今天(9月5日),位于青岛的“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发出《关于宿舍调整工作的通知》,准备实施“4+2”工程,所谓“4”,即现有学生宿舍每间住四人,“2”,就是每间宿舍增加2名学生。学校要求各部门“稳定大局出发,切实负起责任,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工作。”
该校的“通知”,是典型的“你跟他讲法治,他跟你讲政治”。学生宿舍每间住四人,这个住宿标准,是跟学校收费标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学生接受了这个收费标准,向学校购买了住宿服务的约定;反过来,学校收取了费用,就应该向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住宿服务。按契约办事,这是法治社会里经济活动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法治理念。但是,该校的这份“通知”里,看不到一点契约意识,法治意识;向学生收费时,他是老板;要降低服务标准时,满口政治家的腔调:什么“稳定大局”,什么“做好思想工作”;遵守契约,是普通公民都应该做到的。该校一面毁约,一面还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该校为什么要推“4+2”工程?通知里说是“保证新生能够安全入住”。原来要增加的这个“2”,是新生。难道新生住到老生的宿舍里才“安全”?新生归新生住,就不“安全”了吗?什么条件下,住宿会发生安全问题?如果宿舍容量不够,学生到校没有房子住,只好睡操场,这样,安全就有问题了。但是,自己学校宿舍容量有多大,校方在确定招生人数的时候不知道吗?是录取通知书寄出后才想起学校有几间宿舍?
这些只有校方自己知道;而外人现在知道了:今年该校招生招多了,人数超过了宿舍容量。为什么要超容量招生呢?外人想得到的原因,就一个字:钱;两个字:学费。据该校学生反映,该校的收费是每年四万八(也有说5万的)。多录取一个学生,就多收一份学费。收学费,是市场行为;为多招生多收费而推行“4+2”,用“稳定大局”一类的大词一包装,却成了政治行为。在“政治”的外衣下多赚学费,即“正确”,又实惠,是个好创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