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愧对焦裕禄”,撑不起责任意识

(2013-01-06 21:26:33)
标签:

杂谈

    1月5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愧对焦裕禄》,批评河南兰考县有关干部,在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火灾后,急于推脱责任,“唯独没有深感伤痛于内,检讨工作于外。”评论问道:“这些干部来到焦裕禄手植的焦桐下当作何感想?”

    1月5日下午,兰考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兰考县副县长吴长胜表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有意放松监管有直接关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漏洞。”应该说,承认“有意放松监管”,这个态度有一定的诚意。但是,兰考有关干部是不是真的感到愧对焦裕禄了呢?即使有“愧”,能否支撑起官员的责任意识呢?

    “愧”由心生。一个人自己不觉有愧,别人说他“愧对”谁了,是无法把愧意植入其内心的。当然,面对儿童 死于火灾的惨状,面对舆论压力,一些干部会有一些愧意,或表现出一些愧意。但是,这些愧意,能持续多久?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助益吗?当事情过去,问责结束,媒体不再关注,舆论压力解除,这些本来就稀薄的愧意,估计也就随之消散,化为空气了;工作恢复常态,心态也自然恢复“常态”,诸如“监管不力”、“有意放松监管”等等行为故态复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说,即使有“愧”,也是靠不住的,“愧”,支撑不起官员的责任意识。何况有人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好“愧”的,或者内心已经强大到连“愧”的心理功能都不需要了。

    那么,一些官员的责任意识,是被什么消解、吞噬的呢?从兰考县对待弃婴的做法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至今没有儿童福利院一类的机构。但是,袁厉害(原名袁凤英)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一个小贩,靠做小生意谋生,但她却先后共收养过约100名弃婴、孤儿。新闻照片上我们看到,袁凤英和这些孩子的住处之简陋,让人不忍目睹。就是这样,兰考县民政部门还曾经把一些弃婴或孤儿送到袁凤英处让她抚养——难道政府部门的人力、经济能力还不如一个小贩吗?这已经不是什么“监管不力”了,完全是转嫁政府责任,而且转嫁到一个贫弱者头上!所以,很怀疑他们读了《愧对焦裕禄》就会心生愧意——如果他们的心那么软,就不会做出这么让人心寒的事情来。

    之所以要设这个局那个“办”等各种政府机构,本来是履行政府责任,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需要,但是,不知不觉间,服务社会的功能萎缩、退化了,自我服务的功能发展起来了。当一名公务员,进入各种机关“工作”,被当成是一个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的机制;个人一旦进入这个机制,只能跟着这个机制走,被其同化;如果不想被同化,就要被其排斥。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记得焦裕禄那个时代,经常有一些干部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出来,但是现在“感动中国”的基本上都是普通民众,倒是不时听说有一些干部与工人争劳模称号。这些现象,是否都是从“对上负责”这个机制派生出来的呢?要去处这个机制,让政府职能健康、健全起来,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靠“愧”是远远不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