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0月3日,是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日。“人大”今年的校庆与以往不同:传统校庆的庆祝大会取消了,变成了公益校庆。该校校长陈雨露说,这次校庆的创意来自于师生和校友,组织也是在校学生为主,同时邀请人回来也是由在校学生一对一邀请。校长核心的作用是做一个推手,发现亮点,提升亮点,助推新的校庆模式在同学为主体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篇报道接下去就提到了校庆活动的一个亮点:“令我自豪的人大校友”评选;一些在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校友提出,“我们就不在这里头了”,意思是不参加“自豪校友”的评选了,让更多的在一线工作的校友当选“自豪校友”。
工作成绩出色,却不参加“自豪校友”评选,把荣誉让给他人,确是一种风度,一种高度;与之相比,那些见荣誉就上,见利益就争的干部,自然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事情还有另一面。
“自豪校友”的称号,固然是一种荣誉,但不仅仅是荣誉;“自豪校友”的评选,主要不是为了分配荣誉,不是为校庆助兴,而是借校庆建立一个激励机制,鼓励已经毕业的校友为国建功立业,为在校生树立榜样。对当选者而言,得到了荣誉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不能固步自封,要更上层楼;落选者,则当思己之不足。对优秀的“部长校友”来说,退出评选,推掉了可能得到的荣誉,也没有了压力;但是,有的担任领导职务的校友,论德论才,都要略差一些,如果参加评选而未能当选,不是有点难堪吗?退出评选,既避免了尴尬,还显得高风亮节。但是,对“自豪校友”评选活动而言,优秀者与平庸者失去了同台比较的机会,评选的初衷,不免要打一些折扣。
从报道看,“人大”已经接受了一些“部长校友”退出评选的要求,不再将他们列入获选名单而且。评选活动的组织者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另一方面的问题,“部长校友”退出评选,在基层工作的校友当选的机会就多一些;但是,他们是不是都愿意接受这个别人“让”出来的荣誉称号呢?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他们中有人因为这个缘故也要退出评选活动,校方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不同意,那就有人可以退出,有人则不可以,在选择权上显得不平等;同意吧,退出的人多了,“自豪校友”评选活动就不够圆满,好像主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客人却坐不满一桌,岂不扫兴?
陈雨露校长说,校庆理念的变化,“是想让校庆充分体现学生和学术是大学的原点,育人是大学的本职,我们将要倡导推动实现一个回归大学本位的校庆。”回到校园,只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贫穷富有,一律一视同仁,这是“大学本位”理念最基本的内容,是底线。“令我自豪的人大校友”评选这样比较重要的活动,更应体现这一理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