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科泰斗去世与儿科医生短缺

(2012-07-14 16:25:41)
标签:

杂谈

     近日,《东方早报》报道了儿科泰斗郭迪去世的消息,报道列出了郭迪老人的一长头衔,每一个头衔里都有“儿童”:著名儿科医学家、教育家,儿童保健事业奠基人、发育行为儿科创始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新华医院儿科主任教授。

    在这篇报道的正文前,编辑用较大的字号,加粗的字体,把郭迪老人的一段语录单独编排出来:“医学不是试验,病人不是小白鼠,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医学是人文的医学。”

    所谓“人文医学”,一般是指具有人道精神的医学模式 ,它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以人为中心,重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用哲学思辨和道德法律等社会价值观指导医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国传统医学。通俗地说,医生要理解患者心理,尊重患者的隐私,注意沟通技巧等等,把对人的爱护与尊重贯穿在治疗过程中。“医乃仁术”,就是古人对“人文医学”的表述吧?

    郭迪老人对中国儿科医学多有贡献,其中之一是:“多数儿科工作者囿于单纯的生物医学观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视而不见,直到郭迪教授创造了一种理念,即随着儿童身体生长,其运动、认知、语言、社交等心理、行为能力的发展也是衡量儿童健康与否的关键。”

    郭迪老人自己是怎样践行“人文的医学”的呢?“在诸多学子和同事眼里,郭迪教授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当他面对孩子的时候,他就非常和蔼。有时候他就像患儿的父母,替他们换尿布、喂饭、讲故事。”

    报道说,郭迪老人有成千上百名优秀学生,他们将延续郭老的精神,为国内儿科事业注入更多“人性的温度”、“人文的温度”。

    但是,报道又婉转地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郭老用80年来守护儿童健康,一心牵挂儿科医学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上海交大医学院恢复了儿科系的招生,首批招收30名。新华医院党委书记、交大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孙锟教授连连感慨:先生若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感到安慰。”那么,前几年交大医学院儿科系停止招生,郭迪老人一定很着急?据说,其他医学院也有儿科系停招的。

    据了解,现在医院很难招到儿科医生,有的医学院毕业生。一听要去儿科,立马辞职走人,宁可失业,也不当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反映,除了医患沟通困难、治疗风险等因素,儿科医生特别难当,另一方面,儿科不可能像其他科室那样给病人安排那么多检查,药费也少得多,因此儿科医生收入比其他医生要少得多,有的医院儿科医生的奖金甚至比不上有编制的门卫。儿科医生短缺,跟“以药养医”的体制是否有一定关系?还求业内人士指教。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没有人或很少有人愿意当儿科医生,谁来给儿童看病?郭迪老人的“人文医学”精神在儿科领域里谁来继承下去?虽然“郭迪老人有成千上百名优秀学生”,郭迪老人活了102岁,他的很多学生估计都已退休了,没退休的也不年轻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