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置业”伪造“补偿协议”骗取规划许可证被揭穿,让杭州市规划局十分尴尬。特别是其中有几个房号同时有两份“补偿协议”,等于一套房子里住了两户人家,破绽十分明显,规划局竟未发现,面对业主责问,规划局人士无言以对,令政府部门威信扫地。
作为规划局,未必不想严惩开发商,以泄心头之狠。但是,杭州市规划局只是作出一个“暂停规划许可实施”的处理决定,而不是撤消这个被开发商骗走的规划许可证。这个“骑墙”的态度,使杭州市规划局继续处于尴尬的境地:一面是业主据理力争,要求撤消规划许可证;一面则可能被开发商嗤笑——“我骗了你,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无论是作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还是规划局领导个人的“面子”,都被人戏耍、看轻;只要有起码的自尊心,没有人会对此不感到窝囊。
那么规划局为什么不采取最合理合法,也最能满足有关业主的要求,同时又是最有利于挽回自己信誉的处理办法呢?
一种可能,有“高层人士”为开发商撑腰,规划局胳膊扭不过大腿,但总要做一个处理的姿态,于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暂停规划许可的实施”这样一个不三不四的所谓“处理决定”。
有一种猜测是,规划局内部有人被开发商收买了。即使这种猜测属实,在开发商的欺骗手段已被曝光以后,被收买的人应无法继续偏袒开发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事情的处理权已经不在规划局手中。
如果杭州的房地产开发中违法、违规现象并不普遍,处理一个“启德置业”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是,杭州市房地产业十多年的历史中,仅仅发生了“启德置业”这么一起违法、侵权事件,或者以前发生的都依法处理了?这可能吗?于是,杭州市政府就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不依法处理“启德置业”,何以向德雅等4个小区的几百户居民交代?何以向杭州市民交代?怎样继续宣传“品质生活”?怎样维护“最幸福城市”的声誉?
如果依法处理了“启德置业”,那么“启德置业”就要喊冤了,按下葫芦起来瓢。不少开发商都有自己的“背景”、“关系”,不是你市政府想动就能动的,再一个,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渴念,市政府自己也未必情愿去动开发商,能不动就尽量不动。另外,还要担心以前被压下去的、曾经被侵权的群众的抗议可能抬头……盘根错节的权力纠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关系,像一张坚固的大网,把法治之手牢牢捆住,群众的利益,政府的公信力,就只好委屈了。只要消息不“扩散”,杭州还是很“稳定”、“和谐”的。
现在似乎是看谁的意志更坚定,更有韧性和耐性,更能坚持了。几股力量当中,开发商是最熬不起的。不仅是道义不在他们这边,最要命的是,时间也不在他们这边。不能继续施工,工程不能按时完成,投资不能及时收回,售出的房子不能按时交付业主,会引发新的纠纷与赔偿,另一方面建筑商肯定不愿意工程款被拖欠。
最有力量坚持的是业主。退后与妥协都意味着向不法侵害行为投降,无论是从利益还是尊严的角度,都是不能接受的;开发商的嚣张气焰更是刺激了他们的维权意志。由于道义在他们一边,时间也在他们一边,除了排除开发商的干扰之外,他们可以照常生活。
政府也不敢过于赤裸裸地支持开发商,矛盾一旦激化,爆发群体性事件,政府就代替开发商站到道义的对立面去了,相信政府部门不会做那么蠢的事情。当祸及自身的时候,就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狠很心来个“壮士断腕”。更何况政府部门里也有主持正义、同情被侵权业主的人士。
问题是这个决心不好下。如果拔出萝卜带出了太多的泥,如果身上有“泥”的官员多了,处理起来难度就大。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就意味着杭州市政府早就失去了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只能采取权宜之计,“摸着石头过河”。摸不到石头,呛一两口水,还是小事,如果事态继续僵持,矛盾激化,事情一旦闹大,可能要更高一级政府出面才能解决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