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长时间一直认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创业流程是:拉团队——好的产品或网站架构——人气基础——盈利模式的架设——开始盈利——运营和良性循环的形成
当然有人会认为创业是盈利模式为导向的,所以在次序上和我写的有区别,这点上我们求同存异吧,因为创业初期构想的盈利模式几乎百分之百会在后面不断的修正,甚至颠覆。我们只是先看上面这些阶段性跳跃中,哪些是已经实现的,哪些是应该可以实现的,而哪些又是很难实现的。
显然做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和架构,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的行家,很多人的理论和逻辑我也认为都是可行的,盈利模式的架设和执行似乎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理论家,或者说有成功的先例,至于良性循环则更多的是执行力的问题。
所以,绝大多数的创业者其实都卡在了产品到人气这一环上,当然也有个别卡在人气到盈利上的,也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拥有过很好的行业背景,但是过去的成就却往往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平台之上,当他们脱离这个平台之后呢?长时间不能取得成功,因为产品到人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等待口碑营销或广告投入,创业者需要付出和等待的东西很多:
天时:市场机会和同类型产品网站的机会与前景,包括对人的判断,甚至在恰当的时间自己能够创造势
地利:资源的调配和控制,创业环境,信息渠道
人和:团队、执行力、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自身的管理能力
当这些都具备了,才是手段的问题,手段的排列组合构成产品的营销,当然有另一些“成功创业者”他们的思路不是这样的,所经历的过程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当他们对“资本”认识得更深刻,他们所走的路也会更迎合资本和自己的胃口。对于这点我是愿意接受和认可的。
白天和人恰好谈到创业成功的主观因素,虽然这个谈话的起源只是在讨论某些创业公司,但事实上很多“看起来很美”的项目不能得到善终。几乎可以肯定是一种现状和趋势。所以做这样一个记录。
文章引用自:http://blog.donews.com/frankyang/archive/2006/09/11/103531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