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有关社区网站的1%法则:如果有100个人在线,其中1个人创建了内容,10个人将会与之“互动”(发表评论或提出一些改进等),而其余的89人则只是浏览。这让UGC+互动网站的美好设想大打折扣。
就像blog极大地促进了不善于书面表达的国人使用文字表达一样,我想,UGC网站是否有好的产品激发其余“89人”参与,才是问题的关键。
2005年,社会上最热的事件,应该非“超女”莫属了。而后由“超女”引发了各类电视选秀、比赛、才艺PK、摆擂、挑战……。PK的领域也是层出不穷。由女生参加的“超女”,男生参加的“好男儿”,一家人集体参与的“家庭总动员”;唱歌、综艺、挑战主持人……居然连舞蹈PK“舞林大会”也火爆了起来。电视观众的参与热情似乎被一夜引爆,无论选秀参与者还是观众,他们的的参与热情都空前高涨。
当把舞台交给大众,我们才会发现大众的创造力。这就像web2.0“开放性”的力量,当把网页交给网民,网民的创造力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互联网上,信息知识生产和消费的旧有模式。当把便捷的互动通道联通到每个观众,并通过这一通道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时,消极的观看也就转化为了积极的参与。web具有天然优秀的互动能力,从1.0到2.0,更是充分放大了web的这种优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UGC网站设计出更好的互动产品,为内容创造者制造掌声,使内容浏览者发挥影响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毕竟1%法则只是一个经验法则,也许我们的新实践会改变过去的经验所得出的结果。
以博客、相册为基础产品的社区都具有大量的用户上传的内容。怎么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或者是可以从多少维度和方式把这些内容重新聚合组织起来,是能否把内容资源转化为注意力资源,增强用户粘度和吸引新用户关键。
受电视媒体上各种选秀、PK活动的启发,可以考虑通过用户自由发起、自由参与的PK秀形式把用户贡献的社区内容进行挖掘组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以下的作用:
其实,很多网站已经或多或少的在采用这种方式来组织一些内容专题,从而激发一般浏览用户的参与热情,只不过,这种PK内容组织更多的是由网站编辑负责,以编辑的视角组织内容。在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原则下,我们应该把一切交给用户,他们自会超过更多人的想想,创造出更多精彩!
UGC网站用户中1%的内容贡献者,相对于其它简单反馈参阅和浏览的用户,他们要花费更大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在深度的服务没有被更好的发掘出来之前,以内容分享互动为主题定位的web2.0网站中,这部分活跃用户最需要的或者说可以支撑他们持续创造力的,也正如黄芳宇所说“web2.0网站经营者的工作就是:创造掌声”。因此,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怎么制造掌声”?
1、要有开放式的展示舞台
电视媒体上一贯由专业精英表演人士占据的舞台向普通大众开放,其实正是web2.0思路的体现。作为web2.0网站中的主力群体,内容分享网站就更应该把这种思路发挥到极致。仅仅为用户提供了上传、存储空间和展示页面,并不能说为这些积极的表演者创造了很好的舞台,因为,观众发现好的表演的成本太高。网站经营者需要利用技术力量和用户的力量将内容资源重组,比如代表前者的tag和代表后者的digg。然而,这些只是最基础的方法,我们仍然需要在各种技术手段和模式的整合利用上再创新。
另外,表演者和观众的区分其实是相对的,任何人走上舞台也就成了表演者。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内容资源形成表演舞台,那这个都应该是完全开放的,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参与成为表演者,这样会自发产生更多优秀的表演者,也会让不太活跃的大部分用户活跃起来。给网站的内容贴上“专家”或“普通用户”的标签,最多只能在一时吸引一些用户对“精英”的关注度。最终,用户需要的还是,你能否把他们需要的他们认为精彩的表演(内容)便捷送到他们的眼前,而不论其上打了个什么标签。因此说,找名人专家先入为主的挑选精彩表演内容,不如开放舞台研究精彩内容评价产生的机制。
2、要有让观众参与评价的智能筛选机制
对于一个完全开放的舞台,精彩内容评价产生的机制自然是问题的关键,更为关键的是解决众口难调。最彻底的做法就是完全个性化,我看到的精彩内容和你看到的精彩内容完全不同。但是,网站不要每次都问我要什么?你觉着什么好?因此,仅仅有搜索和digg不能称之为个性化的内容筛选机制。用户需要的是,让网站完全认识我、记住我。记忆用户的行为和分析用户的内容,是产生智能筛选机制的基础。
3、要有让用户自主获利的激励机制
为用户找更多的浏览者、反馈者,以及找到更多的兴趣相投的观众,这本身就是为内容创造者的带来的“掌声”激励。然而,这似乎还是远远不够。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利益驱动力。广告、付费创作、积分、虚拟货币、线下资源……,这些说到底仍然是网站经营者“设计给予用户的利益”。做个类比,这就像公司的老板付给员工薪水、奖金并经常给予精神鼓动,但其实,我们知道,具有最大动力的仍然是公司的所有者——老板。因此,web2.0网站给予1%活跃用户最大的激励也许应该是,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自主利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利益,并是这种利益转化持续化、自动化。这种激励页势必会进一步激发活跃用户更大的创造力和自身价值的发挥。这种平台、这种机制我想就不仅仅是“分享内容”的形式,我们需要寻找web2.0的下一步——让用户为用户提供深度的服务。
文章引用自:http://trier.blogbus.com/logs/2006/10/359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