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冬平(5698)
盛冬平(569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58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互动性信息结构(一):信息获取者和发布者的利益冲突

(2006-10-24 18:14:31)
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前面的话:对于互动信息结构的思考,何田只是有所感触,思路尚未清晰。这几篇文章,是先把感触记录下来。认识浅薄,举的例子未必合适,只取其意。
 
       信息生产的海量和信息消费能力的有限,成为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矛盾。许多互联网服务本质就是信息优选,另外一些服务的成败则依赖于信息优选。能否“按需分配”信息,可以作为观察一项互联网服务能走多远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信息获取者和信息贡献者,两者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信息获取者需要高效率地获得高价值的信息,希望信息提供者对信息呈现进行结构优化和权重排序,最好还能提供个性化信息呈现;而信息供应者,特别是那些不具备垄断优势又渴望回报的长尾信息供应者,希望信息的呈现是多样性的,机会不会被优势寡头所垄断。
一个网站对于信息效率、价值和多样性的平衡,取决于其服务的互动性特征。如果不那么依赖信息贡献者,那么天平就向信息获取者倾斜,以信息组织的效率和价值为核心;如果很依赖信息贡献者,特别是大量的长尾信息贡献者,例如论坛、分类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就必须小心注意维护机会性,使人人感觉到机会,而且,要感觉到机会的多少是自己可控的,不是完全被动的。
 
1.向信息供应者倾斜的例子
来看看Gary谈到的一个淘宝交易的例子
“我一般都是通过taobao来购买猫粮,在选择品牌的时候我也有过犹豫。解决的办法是我先在taobao的bbs查看关于猫粮选择的文章,在得到一定的信息后,我查阅了该文章作者的交易记录,发现了他的确购买了很多该品牌的猫粮。同时,我也查阅了很多高信用度买家的交易记录,他们也倾向于购买这个品牌的猫粮。继而,我发现了很多人选择了某位店主的商品,于是,我进一步缩小到该店主的交易记录,发现该店主已经有长期销售该品牌猫粮的历史,并且获得很多的好评,而店主也有很高的信用度。最终我选择了与这位店主成交。”
在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gary为了选择猫粮品牌,花了很多时间在社区和交易历史里寻找购买有指导意义的高价值信息,效率很低。有没有可能改善呢?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偏好者,很容易想到如果对对猫粮品牌的文章发表、查看与回复,店家的提及度、交易率及好评度,以及更重要——这些行为后面的人的分析,系统很容易得到淘宝上各猫粮品牌的综合权值,以及相关店主的推荐权值。这样的推荐权值表可以高效率地帮助买家选购。
但这样高权威的推荐权值表可能会要了淘宝的命,因为它如此权威,很大程度上足以引导购买者的行为,销售机会被推荐表上的品牌和商户垄断了,其他品牌和店主的机会被大幅度剥夺,从而伤害了交易平台的丰富性。由此,何田认为,交易平台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买家以高效率方式获得最佳信息的能力,使买家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给长尾卖家带去分散的机会。
 
2.向信息获得者倾斜的例子
上面电子商务的例子,由于信息获取者是目的相对明确地去寻找和关注,所以在信息获得的效率方面,问题表现得不是太严重。在另外一些场合,例如社区,问题则更严重些。
论坛每个版区的帖子列表数量是有限的,人气旺盛的版块,帖子生产得快,通常有大量灌水贴;灌水的帖子多了,整个版面到处是水,以获取信息的目的的访客难以得到想要的价值,就会逐步就会离开。
对信息获得效率的影响,反过来还会影响信息贡献。某个认真发贴者辛辛苦苦写的帖子,如果标题、内容又不具有轰动性,贴主又不是名人,必定远未被期望看到的人看到就沉了,发贴达不到目的,次数多了,就会打击认真发贴的积极性,或者渐渐离开,或者降低期望,短平块发贴,参与灌水。论坛少了高素质的发贴者和读帖者,就会衰退。
对于这种获得信息较多依赖版面列表的网站,其信息展示受版面列表所限制,又无法将检索、分类信息作为分散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获得者和信息发布者的冲突,更加难以平衡。
这个时候,经营者必须有所取舍,例如将利益天平更多倾斜到信息获得者身上,并且支持价值较大的信息发布者,放弃价值较小的信息发布者。以论坛为例,如果经营者要保持论坛品质,可以考虑约束版区发贴规模,从严控制发贴话题和品质,压抑灌水者,保留高质量发贴者和读帖者。
 
       结论:要从信息发布者和信息获得者各自的利益角度,来考虑信息呈现方式的倾斜性。要有明确的动机和立场。

文章引用自:http://blog.donews.com/hetiantian/archive/2006/10/03/1052335.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