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微软和失败的微软 |
好朋友Geoffrey写了一篇关于M$的blog,中间有两个相关的链接,分别是Joel
Spolsky的My first BillG Review和The
world as best as I remember it: Broken Windows
Theory。
自从昨天看了这两篇文章,我的脑子里一直无法停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软件公司,或者说是一个高科技公司,会因为什么而成功,又因为什么而失败。
在Joel的文章中,他提到36岁的Bill
Gates(1992年)来review他关于excel
macro的功能设计。Joel说,当时的微软有一个传统是,每一个重要的功能Bill
Gates都会参加review.
为了准备这个review, Joel提前24小时把一个500页的文档交给了Bill
Gates办公室,而24小时后,当Bill
Gates来开会时,Joel惊奇的发现,Bill居然自己带着那500页的文档来开会,而且第一页上居然做了笔记。Joel为此感到十分兴奋。在review的过程中,Joel更加惊奇的发现,Bill
Gates居然在每一页上都作了笔记。
在review的过程中,Bill
Gates问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如何通过VB实现Excel中众多的date/time
function. Bill Gates走后,有人说道:
作为一名运营了6年软件公司的人,我经常和其他的创业者探讨如何让企业变得更加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时而会抱怨中国的创业环境,人才环境等等。但是Joel的这篇文章让我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作为管理者,我们距离Bill
Gates这样的人有多么巨大的差距!
92年的微软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公司了,那时的Bill
Gates已经当上世界首富了吧。在那样的一个时候,Bill
Gates仍然能做到参加每个重要功能的review会议,并且能够在24小时之内认真看完一个500页的文档,做了笔记来参加会议!不要说CEO,我认识的大多数对项目直接负责的项目经理都无法做到这一点!这里面既有态度问题,也有能力问题。
说道这里,有一个必须要谈到的话题就是,CEO如何在细节和大局之间做出合适的掌控。在高科技行业中,细节和战略有时是很难区分的。Google当年战胜Inktomi赢得Yahoo这个大客户,其page
rank算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技术上的这个突破,以Inktomi当年的实力,Google是无法走入大众的视野的。Apple的iPod获得巨大成功,与Steve
Jobs对产品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与团队每天讨论到很晚是分不开的。
“专注细节”听起来不错,但也有很多反例,在前面提到的Broken
windows一文中,作者(Windows
Vista的一个项目经理)很反感的说,微软繁琐的review流程是一种弊大于利的micromanagement,这种流程使得微软的程序员每年只能写出1000行代码,而行业平均值是6000行。
任何一个项目,从产品的研发到最后市场的推广和销售,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究竟是CEO来负责还是一个程序员或市场人员来负责,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遵从——必须由对这个细节真正懂行的人来负责。而这个“懂行”又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即内部实现和外部客户。小到一个程序的模块,其内部实现可能一个程序员最懂,但其外部客户——在这个情况下也就是使用该模块的系统——可能是项目经理或是CTO最懂。如果内外两个层面的懂行人是两个人的话,那么在沟通中必然会有损耗,导致最后的结果不那么完美。项目的总负责人一般来说是对外部客户最为理解的人,如果他对内部实现一点都不了解,那么所有成败都只能依赖于该实现人员的理解能力,风险自然很高。而如果该总负责人能够做到:1)正确的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细节;并2)深入了解这些细节,并帮助或确保实现人员做出正确的实现,那么这个项目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Excel,
Google web search,
iPod这些产品的成功无非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种由CEO直接参与项目细节的前提是,CEO在与实施人员沟通时要尽可能的成为内行。假设Bill
Gates在review的时候问得问题不专业,反而去问"what is a date
function"这样的问题,不仅不会起到任何正面的帮助,反而会从文化上毁掉程序员对于公司的信任,而review的流程也迟早会变成大家集体心安理得的浪费时间的一种形式。(像这个笑话:meetings,
the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work)
由内行来作决定,听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的公司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市场人员对产品设计的干涉,财务人员对费用投入的干涉,人事经理对人员奖惩的干涉。这些“干涉”在一个成熟的公司中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力量,但如果体制、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实质上是把对某件事的决策权交给了错误的人(监督人员),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如果最终是外行指导内行,就会导致项目在该层面上出问题。如果这个层面是CEO在公司的最重要产品上出的,那么公司的垮掉也就指日而待了。
|
文章引用自:http://yebinblog.spaces.msn.com/Blog/cns!726E15D291EFF827!244.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