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弱联系和强联系

(2006-05-10 18:25:27)
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昨天说到了校内网富有活力的社区氛围,今天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社区的活力其实就是社区用户的活跃程度,存在用户黏度和用户间交流频度等具体表现。一般说来,用户活跃的社区往往预示着社区会进一步扩大规模,也预示着社区和用户都能相互为对方创造更多的价值。反过来说,社区用户不活跃会导致规模萎缩,当然这一条在很多互联网门户或新锐身上都不成立,因为他们能采用各种手段带来用户访问,但只要这些用户并不能做出实质性的互动行为,表面上规模没有缩减的社区一样变得愈加沉闷,所以这种种手段除了对站点的PV有所帮助外,只是增加社区的无畏流量。

因此要提高社区活力的正途是研究社区用户之间的联系,我认为用户联系可分为四种:1、主题联系;2、兴趣联系;3、社群联系;4、现实联系。

1、主题联系:A贴了一张风光照,B回复说照片很漂亮,A和B是主题联系。

2、兴趣联系:第二天B也贴了一张风光照,A问B你也喜欢旅游么?A和B是兴趣联系。

3、社群联系:A和B相继张贴照片,写旅游经历,有更多的C、D、E加入进来,A和B是社群联系。

4、现实联系:五一黄金周,ABCDE在社区上相约去登泰山,A和B是现实联系。

显然,对于一个网络社区而言,以上四类联系从前往后,强度递增,因此我把主题联系和兴趣联系称为弱联系,而社群联系和现实联系称为强联系。对于用户而言,在某个社区上的一条回复,一次交流,都只是弱联系,还不足以让他成为社区的忠实用户,为社区创造的价值也很有限,但强联系不同,社群联系的过程已经是在为社区创造内容,而现实联系则对用户黏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回过头我们来看校内网的例子,用户注册后看到很多同学校的真实资料,接下来的交流绝大多数就带有天然的现实联系,而现实联系使更多的人容易形成社群联系,强联系的异常突出直接决定了站点的用户氛围,类似的今天看到一个从上海英语角衍生来的社区eachone,用户群的天然强联系也十分明显。这都是社群富有活力的直接原因。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社区而言,用户注册后并不带有天然的强联系,如何让用户之间的互动尽快从弱联系晋升至强联系,是运营者最需要考虑的,同时,本文中所说的现实联系也分成很多种,比如两个人去参加了同一场活动,在社区内抒发活动感受时发现对方也去了现场,这其实也是一种现实联系,只不过缺乏用户目的,并由于后知后觉效果打了折扣。但仍然会比弱联系更有效的促进用户互动。另一方面必须说明的是,促进用户现实联系的手段并不仅指线下活动,在用户没有社群基础的前提下,盲目的线下活动性价比很低。只是其他更具体的操作,已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PS:麦田上次提到“一塌糊涂依托于北大校友,社区聚的第一步先天已然完成”的观点,我表示了异议,现在想来当时我的说法也欠考虑,一塌糊涂和校内网所处的情况类似,虽然也面临着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面临着其他社区的竞争。但毕竟,它并不需要过多担心初始用户间的强联系是否充分。

文章引用自:http://blog.donews.com/frankyang/archive/2006/05/02/853503.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