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4518efc3gabc602a08648&690
心静则凉是夏季养生情绪调节重要环节。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来指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右的问题。
唐朝诗人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的坐在那里。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对这事有所感悟,于是作诗一首: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内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
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内经》上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心静自然凉。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体表微循环加快,会产生很多热量,比如在争吵时人们就会面红耳赤,而情绪平缓时,微循环减弱,热量减少,人自然会觉得凉快些了。从这个方面看,“心静自然凉”还是有科学道理。
科学家指出:当天气持续高温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就会受其影响变化,不仅感到身体不适,还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乃至情绪失控,进而出现心情低落、烦燥不安、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等。有研究发现,人在炎热季节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心静则凉,道理十分明白,那么,如何使自已处于心静状态呢?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值得一试:1.练习冥想,遇事不急、先搁置一边,放松心情合眼冥想:想像自己正漫步于海边沙滩上或在森林绿荫中与大自然为伍,对稳定情绪大有帮助。2.慢动作,动作节奏慢、讲话语速慢,声调适当低些,生气时进行深呼吸,以减慢频率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节奏减缓还可以减慢心率,减缓新陈代谢。3.注意力转移法,当您在生气时,转移情绪,听听相声,看看电视或与朋友聊聊天以分散注意力。4.保持淡泊宁静心境,遇事冷处理。5.开朗乐观,笑不离口。讲话带幽默感既能带来欢乐,又能淡化矛盾、消除苦闷,起到自我宽慰的作用。
(图片来自《春娇秋响》,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