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4518efc3g89724df31c90&690
静坐养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之前曾坚持静坐十年,后来改换成站桩健身,静坐就被“束之高阁”。前些天,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关于“静坐养生”的书,借来后细细翻阅,更增深了我对静坐的了解,感觉到好的保健知识很有必要写下来供大家共享,就以笔记的形式摘录下来。
生命在于运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生命在于科学运动。什么是科学的运动?一味知道运动就是活动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相反过分地运动,劳累,而不注意休养生息,不知道静养是不科学的运动。运动包含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但我们更要清楚,我们平时所讲的“运动”只是这个哲学范畴里的狭义概念。广义的运动应该包括“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静坐也包括在运动的范畴内。
要懂得养生。养生之道,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养心,即仁者寿。老子说
“致虚极,守静笃”;其次是饮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然后是运动。生命需要“静”界。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是什么?什么样的静能达到养生健身目的?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静坐呼吸养生法。自古至今,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医家、武术家无不推崇静坐养生,而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亚伊斯兰教的祈祷、斋期、避静,以及近年风行欧美的催眠术、印度的古瑜伽术也都有以静颐养身心的重要内容。
静坐养生在中国的历史已源远流长,古代的大学问家都很崇尚静坐养生法,并把它作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在远古的黄帝时代人们就意识到静坐是养生长寿的最完美方法;孔子也主张静坐养生,强调精神的恬淡虚无,只有入静才能真正体会仁者的意义,不仅是养生,对读书做学问也是很重要的;继孔子和孟子后,很多大儒学者们基本上都沿龚了孔孟先圣的静坐功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缠身,他在服药治的同时,坚持静坐养生,以此祛病延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倡导静坐调息养生法。他的养生理论在于通过入静培养元气,使气血调和,脏腑平衡。苏东坡在被贬的坎坷生涯中,就是以静坐来调养身心;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修习静坐养生法,收效颇大,直至晚年仍精力过人。由此,他年近九十时,高兴地在《看钟》诗中说:“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静坐养生的健身效果从中可见一斑;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通过静坐呼吸来治疗疾病;清代学者石成金发明养生“八乐”把静坐之乐排在首位。名人曾国藩也提倡静坐养生;两广总督林则徐也是静坐的爱好者,在那乱世年代,静坐让人思维清晰,头脑灵活。文学巨匠郭沫若幼年时体弱多病,青年时期又患难夫妻伤寒,导致两耳失聪。然而郭老坚持练习静坐,并写了《静坐的功夫》一文,最终享有八十七岁高寿。……综观古圣先贤的养生之道,静坐确实是一种主动关心自已的保养功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