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杀与抑郁

(2009-11-16 08:03:30)
标签:

健康

保健

抑郁症

分类: 医药卫生



 自杀与抑郁

    日前,歌星陈琳跳楼自杀,引起社会关注,人们一片惋惜。然而,无论是台湾作家三毛还是张国荣,乃至不少国内外名星或其他人群以自杀离开人世,究其原因虽各有不同,但最终还得归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至此自杀与抑郁的关系不得不摆在首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异常的一种严重表现之一,抑郁症则为众多引起抑郁疾病之中自杀率极高的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3.2~5.9%;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个人有自杀意念,而其中50~70%为各类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自杀成功者达到100万人。他们的死,从表面上看,似乎事出有因,但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去分析,其实,都是抑郁症疾病在作祟。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显示,到了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也有仅以失眠及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为突出表现,往往转诊于各综合性医院各科之中。

    许多自杀者多有前期症状以及自杀征兆,这种征兆往往与抑郁症的症状相混淆,自杀征兆也常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尤其是在繁忙喧嚣的当代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自顾不暇,很难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但对于这些具有自杀意念的人来说能从中看出反常的表现:如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等反常的自杀征兆。抑郁症病人的亲朋好友若能及早发现这些征兆,可以挽救生命。

    患了抑郁症得到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抑郁症不治会导致自杀。而出现自杀危机时的干预更显得尤其重要。近年,不少大中城市均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的助人方式,它集中地使用一系列心理治疗的策略与技术,目的在于帮助陷于危机中的人(求助者)有效地应付危机,迅速地摆脱困境,通过倾听、支持、鼓励、解释、提供信息等手段,帮助求助者建立生活下去的信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得了抑郁症,亲友应帮助其走出抑郁阴影。除了医生的治疗外,家属的帮助与支持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作为家属,能够给予病人的最大帮助就是亲情。作为患者家属要做到以下五点:

   1. 督促病人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诊以控制病情,减少复犯的可能性。

   2. 多交流、谈心,为病人提供适当的情感宣泄途径。

   3. 培养亲情,加强信任,帮助其认识错误的认识与观念。

   4. 观察病人服药情况,防止因丧失信心而拒药、藏药,并配合医生及时调整剂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