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脏衣回家洗 养成教育须反思

标签:
读友报 |
以上故事并非虚构,如有雷同自当反省。
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寄脏衣服回家洗事例并不少:
2012年9月。大连沙河口区马栏街道兰青社区74岁的周奶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送快递的。打开快递,周奶奶满脸无奈:原来是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一大包衣服,从里到外一共七套,连内裤、袜子都没落下,让她帮着洗。
2012年国庆节前。湖北襄阳的尹先生,突然收到一份特殊的“大礼包”。在武汉读大一的儿子寄回的一包脏衣服。国庆期间儿子放假回家发现,脏衣物原封不动地放在家里,父母拒绝代劳的理由是:这次一定要让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彻底学会独立生活。
有评论指出,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现象反映的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人格教育和生活教育。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包办一切,其结果就是孩子的人格不健全,缺乏自立的素质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庭的过度呵护,未尽到教育子女培养自立、自强等素质,也不是仅有“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才体现出来。以下现象也可以归结为家长过度关爱、不敢放手的表现:
1、新生报到 全家总动员
2013年9月重庆高校开学时,媒体进行调查,大学新生报道9成有家长护送,有的是父母齐出动,有的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加入护送队伍……新生小胡坦言,他直到高中都住在家里,几乎不会家务,“如果我妈妈不来帮忙布置一下,估计我报完名又得回家住”。(新闻链接)
2、怕就业压力 在家悠闲啃老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没有合适的工作,就是慢慢等两年也不能将就。”正月初七后,父亲的这句话一下子让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小辛心安了不少。小辛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观察发现,在阜阳,不少家长不停地给读大学的子女灌输“铁饭碗”、“体面工作”等思想。如果孩子不能进入理想单位,家长宁愿孩子在家啃老,暂时不工作也没问题。
专家说:
“孩子独立能力差,应试教育是原因之一。”
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3月10日央视网)
应当承认,快递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让家人帮洗,并且成为快递业的一项新业务,让人不可思议。
也许,那些学生家庭很有钱,并不在乎那点快递费,而且,也怕孩子在校洗衣服,耽误学习。殊不知,这种对孩子宠惯之下的溺爱,让孩子的养成教育益显苍白。
幼儿园时,老师就教孩子唱“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衣服自己洗”,遗憾的是,养成教育并不奏效,脏衣服还要快递回家洗。对此,不仅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快递业都要对自己的责任来一次“清洗”和反思。家长不是“保姆”,对孩子的事情不能全盘包办,应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节俭意识,即使有钱也不能宠着孩子;学校应该于知识传授之外,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节俭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开展“脏衣服自己洗”活动,教会学生自理自立,孝敬父母,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快递服务业则要区别受理业务,对快递脏衣服学生进行劝说,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学生自己,则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大学生只有自信自律,以崭新的精神状态,步入人生,才能承担起社会重任,让家人放心,让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