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10128/3697855202052063050.jpg
叶传龙
7月19日,徐州丰县政府网站发布一条公告,拟将当地的赵庄镇更名为“金刘寨”镇,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赵庄变成金刘寨,乍一看只是文字变化而已,但近段时间内却引发了各方热议。有了解内情的人士直指丰县此举是急于打响“刘邦出生地”名头而出的“怪招”。而赵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改名的想法有充足的历史依据,目前只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镇政府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7月24日《扬子晚报》)
“赵庄”欲改成“金刘寨”,无非是嫌原来的名字土气,又看中刘邦的名人效应,想傍着这位家乡皇帝,来营销赵庄,实现赵庄中兴。
但是,赵用沿用多年,之所以被叫赵庄,估计当时赵姓者居多。如今,傍上皇帝,便把自己的祖姓给丢了,如此做法,当属忘祖。指望用“金”字包裹一下,用“刘”字镶嵌一番,就能在全国500多个赵庄中脱颖而出,想法未免天真。而且,“刘邦故里”还有争议,改名金刘寨,沛县就未必同意。
名字作为一个符号,并非说绝不能改。有些地方改了名,发展很好,如湖南大庸市改名为张家界、云南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既赚了吆喝又赚了钱。但像安徽的徽州改为黄山之后,却失去了自我,中断了历史,让安徽找不着“娘家”。苏北宿迁的“骆马湖”欲改名“马上湖”,就因为遭到反对而搁浅。
一个地名,无论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都是长时期积淀的结果,不能说改就改。因为改名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
如果不能通过发展经济,给群众带来实质性的福利,即使叫上“夏唯一”、“华盛敦”,也没用。反过来看,“华西”至今还叫村,也没见人家嫌土气,“深圳”以前只是一条深水沟,也没见人家急着改名。
改名风潮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在观念上的错位,他们忧指忘心,舍本逐末,寄希望通过改名来拉动经济发展,改变地方形象,凸显任期政绩。这种搞拍脑袋决策,图的是一时之快。赵庄要想获得发展,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苦练内功,发展地方经济,着力改善民生,脚踏实地做实事,给老百姓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好在,这次赵庄改名还算民主,在准备改名之前向社会发布了征求意见,没有一步到位。但愿赵庄官员能听到不同声音,认真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