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通风报信咋像“罚酒三杯”?

标签:
杂谈 |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10104/6583824968346386476.jpg" TITLE="处罚通风报信咋像“罚酒三杯”?
纪委是监督干部的一把“尖刀”,但在陕西省镇坪县,纪委作风办一负责人得知媒体记者要暗访该县部分单位上班情况,竟通过“作风整顿”QQ群向被监督单位通风报信,目前群发信息的当事人已被调离原工作岗位。(6月19日《华商报》)
成立作风办,就是为了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而“打铁须得自身硬”,对作风办工作人员,应该要求他们比常人更有纪律观念。得悉记者前去暗访,作风办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守口如瓶才对。而这名工作人员,竟然通过“作风整顿”QQ群向被监督单位通报消息。负责“作风整顿”的人做了作风不端的事,真是莫大的讽刺。
如果担心机关人员工作作风存有问题,可以提前下功夫整顿。而通风报信违反了组织纪律,干扰了暗访的正常进行,让记者看不到真实情况。由于被提前打了招呼,被查单位人员早已做好准备,记者所能看到的,将是“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暗访过后,情况照旧,如此应付糊弄,只会招致群众反感,败坏政府形象。
看似好心提醒,不让当地形象在记者暗访中带来负面影响,殊不知,这种“牺牲”精神,却是与纪检部门的身份和职责不相符的。纪委作风办人员违反纪律通风报信,属于知法犯法,绝不能被“好心”所掩饰,在处罚上应该“罪加一等”。可是,看县纪委对当事人的处罚——诫勉督导、会上作深刻检讨、调离原工作岗位,三条处罚并无实质性内容,倒像是隔靴搔痒,不过如“罚酒三杯”,也就起不到多少警示作用。之所以出现 “罚酒三杯”的处罚,可能考虑到当事人是纪委“自家人”,他们处理起来就难以下手。既然如此,县纪委不妨主动回避,把此案交给上级纪检部门,让他们按照党纪政纪给予相应处罚,免得给人以“护犊子”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