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3.t.itc.cn/mblog/pic/20133_18_10/m_egoxp159457332879.jpg
叶传龙
据调查,武汉有2万多名大学生背债购买“苹果”手机,因未能按期还帐,或将留下信用污点。(3月18日《武汉晚报》)
年轻人喜爱跟风玩新潮,手持一部“苹果”手机,既潇洒又抢眼,与大学生的身份也相适应。至于是否与经济能力相称,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有少数大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时,商家及时递上的“橄榄枝”,成全了他们,大学生经不起诱惑,明明钻进商家设下的套里,还口称“感谢”,以为遇到了好人。
大学生正处成长期,在攀比心理支使下,尤其在异性朋友面前,喜欢装富摆阔,超前消费,也是常有的事,这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痛,犹如有年轻人狂热追星一样,只有等上了年龄,有了更多阅历和人生积淀,才会看淡世事,不再起哄,学会理性。所以,对大学生背债买“苹果”,不必过于指责。
让大学生背债买苹果,还有一个很直接的诱因,就是办卡购机简洁方便,只须一张身份证,上万元一部手机就归自己了。但是,从“苹果”供货商一年多运营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贷款购机之后逾期不还,商家便将这些人不良记录上报到有关金融部门,让大学生背上了信用污点。之后商家即使从保护学生隐私出发,把催款单寄到学生户籍的家庭居住地,由于他们刚走上社会,创收能力不强,没法及时还债,还是也给他们增添了不必要的压力。
虽然从民法角度看,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应当为自己选择和消费埋单。但是,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更多地依赖父母的供给和支撑。所以,央行近年来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目的就是不希望大学生在求学期间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如让学生背债购买“苹果”这类高消费物品,也必须征得学生家长的签字同意。由此看来,商家向学生提供贷款供他们购买苹果手机,也存在一定瑕疵。商家向学生兜售“苹果”,还涉及到学校的审核准入,学校在其中也负有教育引导责任。
大学生背债购买“苹果”,说明他们的消费观念还不成熟,还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学会理性消费,别被一时的炫艳迷住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