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款是如何发霉变黑的?

(2012-12-26 17:32:19)
标签:

杂谈

 

http://www.hsdcw.com/photo/upload/2011-8-2/201182958355381.jpg

    25日,网爆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12月26日《新京报》)

 

      汶川地震之后,爱如潮水,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捧出了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在那些发霉的捐款中,或许就有下岗工人的血汗钱、小学生省下的早餐钱,甚至有乞讨者喋血的辛苦钱。一边是嗷嗷待哺亟待救助的灾民,一边善款却被红会视之为粪土,弃之如敝履,无不让捐款人寒心。

 

    再看红会历史上并不光彩,用“劣迹斑斑”来形容也不为过:郭美美事件、上海红会高价餐饮费事件、玉树捐赠款物缩水事件、捐款信息平台个人捐10万才可查询……负效应的累积迭加,让红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据中国红十字会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今年红会社会捐赠收入比去年降了1.5亿元!“红”牌招牌不灵,捐赠收入严重缩水,不知能否惊醒身处其中的红会人。

 

    一分钱捐赠也是爱心表达。但从成都发霉的捐款看出,红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嫌贫爱富”的喜好,热衷于收大钱,而不屑于那些小微捐款,对不同捐款差别对待,对善款管理不善,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善款或弃之不管,或遭人偷盗,或据为已有,最终,让“红”款发霉变黑,实在是爱心救助中的一桩尴尬事。

 

    当然,即使没有捐助,红会的日子照样过得很滋润,因为它吃的是“皇粮”,它的生存与否,并不取决于公众对它是否信任,只是社会的慈善生态将大受影响,社会人群奉献爱心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

 

    为了让爱心得到发扬光大,成都红会首先要认真反思“红”款发霉变黑的教训,查处事件中的责任人员,各地各级红会机构则需要协力重拾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珍惜自身“羽毛”,完善监管机制,努力做好每一件善事,承诺对每一笔善款负责,绝不厚此薄彼,才能逐步改变人们对红会的不良印象,让爱心救助重新回归应有的热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