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积三的博客《“侠义将军”写《怒潮》》

“侠义将军”写《怒潮》
《怒潮》,是红色经典时代惟一的由开国将军组织、策划的影片。而且,是首部描写党内路线斗争的作品。1963年“七一”,在全国映出后,被誉为“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
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向编剧吴自立将军表示祝贺,祝贺他由不顾生死的行伍之人,变成了秀才;那时的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亦称赞《怒潮》拍得气势大,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片中歌曲绕梁不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认为:那一时期,八一厂的扛鼎之作当属《怒潮》。
尘土滚滚风萧萧,
起义人马似怒潮。
黄龙狂舞插梭镖,
松树大炮坐花轿。
嘿……
这是影片《怒潮》中,农民协会主席邱金读到毛泽东委员的来信,按其指示,进行秋收暴动,指挥千军万马攻打县城时响起的战歌。
就是在这震天动地的歌声中,工农自卫队跟随毛委员上了井冈山。
作品以党的特派员罗大成和农协主席邱金为一方,以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代表人物王怀志为一方,展示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党初年的路线斗争及其沉痛的教训,歌赞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这部影片的挑旗人,乃开国将军吴自立。
吴老系湖南平江人,与彭德怀元帅同乡。
平江,可谓英雄的土地,从这里曾走出64位共和国的将军。
吴将军1898年4月4日,生于平江嘉义镇的一个木匠家庭。十九岁,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红军,跟随彭德怀元帅指挥的红三军团转战湘鄂赣诸省。历经一至五次反围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特务大队长、团长等职,身经百战,恶仗无数,战功赫赫。
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立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战功。“双十二”政变之后,他冲破多种风险,护送周恩来、叶剑英平安到达西安,顺利参加国共谈判。其间,他挥师一举攻占延安城,为党中央和红军总部迁驻延安立下头功。1937年10月,他被任命新四军军部副官长、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部长。赴任途中,得知叛徒反水,机智地逃过追捕,他历尽艰辛,找到电台,向延安发报,及时地向党中央报告平江发生的惨案,为党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老英雄系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实乃人民的功臣。
吴将军历经枪林弹雨,也蒙受过多次政治误伤,却无怨无悔。
他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个人荣辱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可谓胸襟似海,志如高天。
建国十周年前夕,已从从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及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卸任的吴老,为祭奠先烈,激励后人,决议“以笔为刀枪,再上战场”。
平江先烈不畏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的往事,令他寝食难安!于是,他以此为内容,创作了电影剧本《怒潮》初稿。
随后,他四处奔走呼号,执意要把它搬上银幕。
此举得到多位身在领导岗位的革命先贤的支持,也得到八一电影厂厂长陈播、剧作家严寄洲、史超等人的帮助。时任湖南省文联主席的著名作家周立波,举荐曾写出《祖国我回来了》的著名诗人未央,协助吴将军参加编剧。后来,八一厂派曾编剧《秘密图纸》《12次列车》《县委书记》的郑洪亦参与其中,组成“编剧三侠”。
为完善剧本,未央和郑洪在老将军的带领下,奔赴平江,从三阳街、童家岭、爽口,到献冲、嘉义、长寿等地,一路拜访革命前辈,一路祭拜殉难的英雄。他们瞻仰了“二月扑城”的集结地和当年暴动起义的许多地方,回首峥嵘岁月,激发创作的灵感。
在嘉义镇,他们巧遇一位唱渔鼓的老者,让“三侠”之创作进入佳境。
老将军异常兴奋,说道:“咱平江是一方宝地,鱼鲜,歌美,这渔鼓从老祖宗唱起直到今天,这可是平江一绝呀!要是在剧本里写一位唱渔鼓的老人,如何?”
“三侠”一通“呛呛”之下,老人的身旁又多了一位小姑娘,更增添了生活气息。
随后,郑洪为渔鼓老人设计了《一支人马强又壮》《猛虎学道》《无义之人莫相交》《工农永不忘》《太阳出来一片红》《送别》等六首渔歌,由著名作曲家巩志伟谱曲,贯穿全戏,成为统领整部剧作的一条别致情感线。
这些渔歌,有的像诗,抒发了人物的心境;有的似哲篇,功夫在歌外;有的如檄文,振聋发聩。这条情感线,成为剧作的妙笔。
生活不仅给“三侠”如此的馈赠,影片中暴动队伍“巧入城门”的重场戏,也正是从平江渔鼓和平江花灯戏受到的启发。暴动的队伍化妆成到龙王庙还愿的人群,乔装打扮,戏装里藏着大刀、长矛、三眼铳,花轿里抬的是“松树大炮”,骗过了把守城门的卫兵载歌载舞地涌进城去。这一神至之笔,既体现了邱金的大智大勇,也让情节具有平江的民俗民风,真实可信,妙不可言。
曾执筒《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岛》《贺龙军长》等多部影片的导演史文炽,亦是农民运动的领袖之子,抗战期间,他兄弟三人奔赴延安,娘令其跪地起誓:“你们离家闹革命,要学薛仁贵,革命不成功就别回来见我!”他将这段情节,移植到马家爹爹送孙儿参加革命队伍那场戏里,刊心刻骨,叫人眷眷不忘。
其实,史导演对于吴自立将军的过往,已有了解,对于老英雄他感佩之至,在塑造影片的主人公邱金时,是有将军的影子的。
演员张平,也对将军相当的熟稔,他同样参照将军的气质来诠释角色,其塑造的邱金形象,燕颔虬须,龙骧虎啸,妙绝时人,熠熠闪光,成为这位二十二大明星的代表作之一。
史导演借助平江的民气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利用汩水河、老县城、渡口和浮桥,将当年可歌可泣的湖南农民革命再现银幕;他厚积薄发,以满腔热忱为红色经典时代奉献了一部卓诡不论之作。
影片“送别”一场,堪称经典,镜头语言洗练明快,意韵深刻,《送别》之词文搜丁甲,情深似水,意高如山。
如今,这穿越岁月时空的歌声,已成我们对老英雄的怀念之曲。
将军远行道山, 其留下的银幕之作,将永远激励革命的后来人。
老英雄吴自立系电影史上的首位将军编剧,赫然史册。然而,1964年他却因此获罪,被诬陷“为彭德怀翻案,进行反党活动,是一个很嚣张的反党分子”,他的多条肋骨被打断,几近失明,随后,蒙冤入狱七年。1979年2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才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遗憾的是,将军没有等到雪耻结论,1975年10月11日便含冤而逝。
怀念吴老英雄,不仅想起他在自传中留下的一段文字:“只要革命胜利,个人的存在与否丝毫没有关系。”
这铮铮心声,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