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下乡”成功需要一个双赢模式
(2009-04-21 09:25:59)
标签:
amd电脑下乡处理器农村cpuit |
分类: IT乱弹 |
在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和力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中国政府适时的推出了 “家电下乡”政策, 其中
”电脑下乡”自然成为一个亮点,吸引了广大网友、媒体的眼球,届时,网上言论众说纷纭,。其实,“电脑下乡”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模式-双赢模式。
不可否认,中国“电脑下乡”的前景非常可观,据来自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民高达5000万,而电脑普及率不足10%,这意味着农村电脑市场份额将高达数百亿。可是,摆在PC巨头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对于农村消费者来说电脑的价值是什么?如果“电脑下乡”能够为他们创造价值,此次政策的实施就会成功,这其实也是“电脑下乡”的双赢模式。
而对于PC巨头们来说,“电脑下乡”的商机也是可观的。可是,要想把这一商机有效地利用和实施,必须让农村消费者认识价值,改变原有的观念,精准的推出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相关服务和产品。
就目前中国农村的市场现状而言,农民需要一款性价比高的电脑,还需要一个完善售后网络作为支撑。针对这一需求,AMD携众品牌机厂商以
“高性价比”的优势杀入农村电脑市场。早在2004年,AMD就帮助联想推出2999元的农村电脑。通过与国内众多OEM厂商的合作,使用户花费组装机的价格买到品牌电脑的质量。目前,与AMD建立联盟的OEM
厂商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等中国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商。而在“电脑下乡”的名单中,我们看到,
联盟中的厂商占了绝大部分。显然, OEM厂商也意识到农村用户的需求, 在将自身生产和营销的优势与AMD核心技术优势相结合后, 相信会为
“电脑下乡”提供坚实的基础。
除了帮助OEM合作伙伴在有限的价格下提高产品性价比优势外,AMD还帮助OEM合作伙伴解决“电脑下乡”的其他一些难题。众所周知,农民对于电脑的操作不熟练,农村电脑销售服务网络也不健全。要保证电脑能够真正下“乡”,一些惠及农民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培训
当前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往往以政务应用为目的。这就导致,尽管“懂电脑”成为各地培育“新农民”的目标之一,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却还是不可能。”而作为此次下乡的品牌机厂商却有这方面优势,比如可以整合服务和销售网点的力量,定期举办电脑知识培训班,以提高农村用户的电脑知识水平,设立县域内的电脑课堂与乡镇流动技术培训顾问。从而教会广大农民群众如何正确使用电脑,克服对高科技的恐惧。
其次是预设、预装有农村特色的电脑应用软件
现在的电脑除了常见的通用应用软件外,有农村特色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软件却很缺乏。而这些才是农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电脑能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农业生产信息,帮助农民改良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甚至帮助他们把鲜花卖到荷兰,羊毛卖到新西兰。一旦农民能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真正得到实利,他们不抢着买电脑才是怪事了。
最后是零距离的售后服务
由于农村用户对电脑的认知相对城市人群而言显得较范白,使用中出现软硬件故障的机会就更大,维修难很可能成为电脑下乡最大的一只拦路虎。对于众品牌机厂商而言,在把销售渠道铺到县乡级市场的同时,还需要将售后服务网络同时补充到位,让农民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距离得到有效的故障响应。要不然电脑下乡将会变成一锤子买卖,拉动百亿需求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而上述这些举措,不但能教会农村用户如何用电脑,用好电脑,更能培养农村用户对产品产生较强的忠诚度,而且厂商也能在这一环节下,开拓到后销售环节的盈利点。据AMD中国区OEM总经理潘晓明说,“AMD一直在5、6级市场深耕细作,甚至深入了很深层的市场。其实现在的电脑下乡,AMD做了很多的工作。”显然,对于“电脑下乡”AMD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工作。如此双赢的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AMD帮助OEM深耕农村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只有完善农村市场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电脑下乡”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商机。届时,AMD和OEM厂商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AMD在实现战略的同时,也在追求其更高的目标。一直以来,AMD坚持与合作伙伴共赢未来,并且提出了“芯植中国,共赢未来”的口号。种种举动,都是AMD“融聚”精神的体现,也是AMD扎根中国,对中国市场的高度前瞻性和巨大的信心的体现。
在众多业内人士的眼中,“电脑下乡”是PC厂商的事情,可AMD却一直在“电脑下乡”中帮助OEM厂商,原因何在?从“电脑下乡”全局来看,AMD对
OEM厂商进军“电脑下乡”的支持,其实是一种多赢的模式。未来,“电脑下乡”的上百亿商机要想变成现实,必须让PC厂商、农民都能受惠,这样“电脑下乡”才会成功。所以,“电脑下乡”要想成功,必须要实现一个双赢或者多赢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