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自拍

(2015-11-04 18:33:51)
标签:

情感

分类: 记忆苍白深沉了
     突然对手机自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按照老规矩,我不是关注自拍这个流动的时尚潮流,亦不是把眼睛与灵魂投注于凝结的自拍图像,我依然在计算自拍背后复杂的肉体隐蔽基因。一个又一个拿自拍杆的少男少女,当然也有大爷和少妇,从我身边飘然而过,首先牵引我的不是他们的裙裾,而是五颜六色的自拍杆,自拍杆打开我的窥视欲望,一下在让我的柔情漫游到远古,自拍神器是肉体展览的简单装置,却如漏斗般供述了一个模糊的肉体发生史。
     当我们风浊残年的时候,记不住30年前40年前50年前自拍的细节,我们在清数容颜的变迁的时候,甚至无法在那些缺乏生气的照片中分辨出来哪一张是自拍的。照片的的任务是复制肉体,在制造过程中却以修改肉体的原生逻辑为己任。如果“他拍”是肉体交给机械,通过机械复制完成肉体的一次修改,那么,自拍时,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了,拍摄过程是自我导演的游戏,再次对肉体进行借用,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对肉体的戏仿过程,自拍和他拍的肉体意义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自拍是对自我的一次肉体创作。只有自拍才能有这个境界,因为自拍是电子技术时代的个人史诗。
   传达的是美,是肉体的抒情。自拍神器的发生学,又一次证明了自拍是肉体逻各斯的边框,在个人史诗的记录中,承载着肉体展览的瞬间,尽管是呆板的。发达的自拍技术融合了手机里美拍软件,最大化达到自我意愿的修饰效果,不能简单把这项技术当作是肉体美丽的造假,这是在隐蔽状态下招供肉体的变型快感,美化自己,就是在修改自己。画像和摄影是个人史诗第一次肉体的自我分离,那么,第二次发生的手机自拍狂潮却是人类第二次肉体分离,人在异已的图像中发现的不是缺陷和差异,而是自恋的情结。
    自拍是很古老的技术,1837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技术,图像就被记录在镀有碘化银的平板上。曝光时间需要十五分钟。两年后,美国一个摄影师拍摄了第一张自拍照。我想不起来我第一次自拍的具体时间,肯定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我对摄影技术很迷恋,用70-210的镜头拍摄的照片获过奖。自从数码相机兴起后,我就没用过照相机拍过照,根本不了解目前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只会使用手机傻瓜拍照。那时,调整好相机的光圈和景深,再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设置好参数,就可以悠闲地踱步到取景位置,完成自拍。我唯一记得的是在南京长江大桥上背着大家伙,当看到夕阳悬挂在桥边的时候,伤感、漂泊的复杂情绪缠绕着我,对自己的影像产生了莫名的自恋感,于是自己动手设置自拍。其他自拍照都记不住了。
     自拍是古老的技术,但达到现在这么流行的程度,完全是电子通信技术即手机技术的更新,手机让自拍变得随时随地,没有了设备的经济负担和体积负担,彻底简化拍摄技术,也就是自拍技术在迅速更新,成本在急剧降低,只要初步了解手机基本操作,就可以完成任意的自拍过程。
    我现在很少用手机自拍,为了体验手机自拍,前两天,我在电梯里自拍一张照片,我被这种图像彻底惊呆了。不清晰的构图满足了我对自拍设置的所有参数,变型的,穿透的,立体的,完全是异己的一次修改自己的过程,自拍是肉体发生史上自愿参与并主动实施行为的一次变型。当时在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但我却被这张自拍照四周的围栏穿透着,人影分离成两个模糊的自我,双重影像的形成是在告别原初肉体,自拍的边框是在重新设定肉体的逻各斯。
论自拍

   前两天的自拍完全是我需要分析自拍,而展开对自拍的一次体验。如果没有那么转瞬即逝的自恋闪过,我也不会在南京长江大桥玩自拍。自拍的动机是人自我观察自我审美自我认可的。影恋是人类被压制住的本能,自拍技术的普及释放了肉体的禁锢。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自拍的女子都是冯小青的姐妹,每一个自拍的爷们都是那喀索斯的兄弟。
    我需要解释一下,冯小青是中国妇女史上影恋的符号,她整天呆呆地望着画中的自己,似乎在与她作心与心的交流。每日与自己的画像为伴。那情神真是顾影自怜、形影相吊,最终悲情而亡;那喀索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他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他是影恋概念的起源。
   既然影恋不是外界植入的,而是自身携带的基因,只是被压制住了。那么,影恋就不是精神分析上惯常指称的病态。那喀索斯和冯小青作为符号来分析病态影恋,是无法解构自拍的狂潮。全民自拍,全民影恋,全民内心都在渴望修改自己的肉体,复制一个异己的肉体,完成戏仿。
    自拍作为一个现代技术,并不是刚刚才和肉体发生关系,自拍技术的发展为人性的展示重新勾画了一个自由而崭新的物理空间,是的,自拍属于物理学上的肉体革命。自拍的意义不在于肉体某种意识被唤醒,或者早就开始唤醒了。由于技术、设备、终端的原因,摄影没有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手机自拍技术释放了被压抑的影恋,让大多数人的影恋随时随地成为现实。
    手机自拍的大面积流行,说明人和肉体有什么隐含的交易?人通过手机自拍是对自己肉体的戏仿,模糊了交易的过程。不管最终形成异己的影像和原始的肉体差异度有多大,面对客观的肉体,任何主观都不可能抵达。何况手机自拍只是一次戏仿。
    手机自拍是人类一次不完美的精神起义,在不全面状态下,突破技术、设备、终端的壁垒。作为人器官延伸的手机,自身就完成了复制,意味着人通过手机自拍,执行的是器官复制器官的肉体再造。不用顾虑专业的拍摄技术限制,更不会在昂贵的设备影响下自卑,最重要的是,手机自拍技术取消了报纸、杂志、画册、网络等终端的传统展示模式,背叛宏大话语体系规范,自由实施自己和自身肉体的交易。
   关于自拍影像的评价是无用的。我自始至终认为我写完这篇文章是无用的。我需要分析的是手机自拍背后的价值计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痛感
后一篇:论筷子和哨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