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向记者介绍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的建议,他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
中小学该不该学国学,是假问题
国学进入中小学课堂,一直以来就有争议,有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中小学生究竟该不该学国学,适合不适合学国学,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没有争议的话,就很不正常了。
我觉得关于国学的争议还要掀起大的高潮。让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人参与进来。
有一些地方曾经严禁中小学向学生全文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内容,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其心灵。这在教育圈中引发不小的争议。
因为到目前为什么,到底什么是国学,没有统一的说法。到底什么是精华,什么事糟粕,也没有国家规定,也没有权威界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还属于学术范畴。
中小学生学国学,其效果是很难评价的,比如,你选取一批学生作为试点,20年后,你来看这些学生是否因为接受国学,起到积极效果。一个人成长是复杂的,要考虑无数个因素,根本无法考察国学在其中起到明显的作用的。
说实话,目前炒作中小学生学国学的
,大都是企业运作,我手机经常收到推销国学的广告。国学依靠产业化运作,国学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是企业来界定,这就有问题了?
学生该不该学国学,是个假问题。首先有关部门或者权威专家,首先界定,什么是国学,什么才叫精华,糟粕,什么年龄段的人适合学什么样的内容,然后让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开发国学的校本教材。
一些专家指出,从《三字经》存废问题可以看出一种教育心态,即“宁可错过,不要误读”。如今,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包罗万象,有国学经典、校园文学,甚至还有网络、动漫等,一些家长怕孩子接触到不良内容读物,规定他们只能读国学经典著作。
问题是,这些经典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是很难衡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