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延异”

(2009-05-06 08:51: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学笔记斯文了

 关于“延异”
     所谓“延异”中的延,即在语言活动的时间链条中无限期地起到延缓或推迟词语含义在时间流逝中

自我实现的效果;所谓异,就是说,随着语义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逐一实现,便在效果上在无数的瞬间

不间断地制造出对事物的区分效果。也就是说,本来语言是一种只存在于时间过程中“做’的”历时性‘

活动,但在实际效果上,语言却是一种区分的活动,也就是空间的活动,它是以词语或句子的位置关系等

等形式化的因素展示出来的。(《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85页 尚杰《语言的“延异”与解构的价值》)
   “延异”(différance)又译作“分延”。这是德里达自撰的概念,与差异读音完全相同。分延即差

异的实现或发生,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差异作用的时间延缓和时间积蓄和时间化。所指蜕化为读者解释过

程的或文本能产生过程的效果,作品的意义从而成为主观性的和永远不确定的了。(德里达 《声音与现

象》杜小真译 85页 译注)
    补充性就是分延,就是同时使在场分裂、延迟又同时使之置于分裂和原初期限之下的移异过程,分延

应在作为期限的差异和作为差异的主动工作之间分离之前思考。……补充的差异在其对自身原初欠缺中代

替在场。(德里达 《声音与现象》杜小真译 111页 )
   一种没有分延的声音,一种无书写的声音绝对是活生生的、同时又是绝对死亡的。(德里达 《声音与

现象》杜小真译 131页 )
    德里达(Derrida,1930—2004)自创概念。最先在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

导引》中孕育提出。德里达一反传统西方哲学对于确定性的不懈追求,认为哲学在当下反思世界的本原,

但这个本原却“只有在不懈地自我延异中才能成为当下”,这是一种哲学的“apeiron(无限定)”。
    德里达解释了这种“延异”(动词différer)在词源学上的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延时,有意识或无

意识地诉诸于那种迂回延时的中介,这中介能够延缓欲望之达成”;另一是“(与)不同一、(作为)别

样、可(与)区分”。“延”,指延缓,“异”指差异,“延异”(分延)即由“区分”(differ)与“

推延”(defer)两个词合成,代表着意义的不断消解。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假设一种固定意义的

存在,主张思维与语言的合一性。而“延异”则表示一个词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与其他词的区别(索绪尔

的差异原则),而且存在于它在时间中的流动,在流动中与其他词语交迭、贯串,从而推延了它的意义的

出现。“延异” 是空间的隔离与时间的推延的结合,它使静止的区分流动起来。
   “延异”存在于任何文本(哲学和理解的一切对象)之中,它是一切文本、一切存在之源。“延异不

仅不能还原为任何本体论和神学——神学本体论——的拥有物,而且甚至为神学本体论——哲学——提供

了在其中产生它的体系和历史的空间,它包含了,纳入了并且永远地超越了后者。”(《哲学的边缘》)

因此,存在,一切关于存在和在者的思想,都源出于这个“延异”。这是“延异”的本原地位。
   “延异”概念形象阐述了语言的模糊性、未定性,彻底瓦解了文本的明晰性,从而为其解构主义哲学

打下理论基础。语言无法准确指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能指涉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

差异而得到标志,从而使意义得到延缓。因此,意义永远是相互关联的,却不是可以自我完成的。德里达

因而“生造”出“différance(延异)”一词以指称他的哲学发现。
    “延异”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的文本中和我们的一切建制中潜行。德里达首先选择了文本作为他展

示“延异”的场所。即使过去的文本带有“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天真,但作为意识存在的形式,其中必然

潜藏着某种需要“补余(complément)”的契机,存在着因为不可遏止的异化而造成的“踪迹(trace)

”。正是这些“延异”的表现,它们成为文本意义的真正源泉。德里达本人对于柏拉图、卢梭、黑格尔的

作品的解读就是榜样。http://fuzhendachen.blog.hexun.com/29783382_d.html作者辅助大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