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恶补美国小学教育图啥?
我想,在职场中混饭的人,大都参加过所谓的拓展训练吧,兄弟我跳了几次槽,参加好几次单位组织的拓展训练。训练师的角色比较另类,就像一个巫师一样,用煽动性的话语,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魔幻现实,让我们努力遗忘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参与进去,演一场心理剧。其实,我对拓展训练的口号式的功用持悲观的看法。如果我说我们受训的拓展训练游戏只是美国小学课堂上游戏,还有劲吗?
拓展训练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出处,如果你参加拓展训练,训练师就给你灌输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似乎在宣扬拓展训练的科学性和有用性。拓展起源于二战期间,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大陆,绝大多数的船员不幸牺牲了,但仍有极少数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当人们在了解这些生还者的情况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些生还下来的人并不都是强壮的小伙子,大多数是年老体弱的人。经过调查研究,专家们找到了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后来,有一个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其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雏形。
其实,这些项目的训练在美国小学课堂司空见惯,美国的小学一般6人一个小组,其模式类似我们现在搞的拓展训练,我们现在接触的一些拓展训练的项目,就是训练团队精神,演讲和演示,展现小组成员的领导力。美国小学的课堂学习也是如此。这和美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模式有很大关系,就像中国高考是指挥棒一样,美国大学招生业也是指挥棒,美国高考SAT成绩只能作为录取的参考之一,美国大学招生是要面试的。
美国大学资金主要来源是校友捐助,所以,我觉得美国大学的面试抱有很大私心的,通过面试,能基本判断出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当然愿意招收能赚大钱,能当大官的学生,以便将来能给学校带来点实惠,我想,美国大学不想招只读死书的呆子。一个能赚大钱,能当大官的人,演讲和演示能力是基本功,还得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这个人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可想而知,这些素质是多么重要,小学就得向大学的招生目标看齐,就像我们只能向高考分数看齐一样的。
团队精神、演讲和演示、领导力的培养不是一次游戏就能成功的
,应该从小培养,就是我们教育行业俗话所说的“养成教育”,岁数越大,培训的效果越差,这是一个反比关系。我们经过简单的拓展训练后,我们在角色的短暂互换中作秀,事后,我们还是回归本来的角色,一切依然如故。
我们的小学课堂现在也有的在搞什么课改,克隆美国小学的模式,兴趣学习啊,探讨学习啊,小组学习啊等等吧,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演讲和演示能力,展现小组成员的领导力,但最终只是作作秀而已,无法长期贯彻下去,因为基础教育在这里标新立异学美国,大学招生还是老牛拉破车,这不是扯淡吗。
团队精神、演讲和演示、领导力的培养就应该从小开始,等到了我们胡子一大把了,才想起来我们团队合作意识不如美国,演讲演示能力差,领导力缺乏,搞拓展训练,恶补美国小学的教育。晚了吧。
美国的教育部门和大学不是傻瓜,任由中小学生没事整天在学校玩游戏,搞什么团队精神、演讲和演示、领导力的培养,这不是不务正业。我前几天看过一有名的教育学教授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文章,说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是后来出成果的,我们总是占的份额很少。文章举例说,哈佛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曾对中美两国中学生作了8项对比,结果发现我们唯一的强项就是基础好,美国学生唯一的弱项就是基础差。文章分析了很多原因,列举了很多弊端,但我觉得都不是本质的。你大学需要什么材料,基础教育就会给你提供什么原料。大学招生模式不改革,一切只能做做表面文章,自己糊弄一下自己:看,我们也进行课改了,我们也在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模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