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标签:
卢梭 |
分类: 幽窗小语 |
上帝啊,把我的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面前,然后,看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个人要好!”
读这本书的感情很复杂,有惊讶,也有怀疑;有激动,也有叹息;有惭愧,也有鄙夷。这是一次难忘的阅读经历,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愉悦,读完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只想一个人到外面走走。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我的读后感,那便是:我永远也不要再读谁的“忏悔录”了。
卢梭希望他这本书在公元1800年以后出版,到那时,他本人以及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差不多就都不在世了。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非正式遗言来:“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也不宽恕!”和先生的不宽恕比起来,卢梭的不宽恕要残酷得多,不仅是在别人活着的时候不宽恕,便是死后也得不到宽恕,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尽管作者一再强调真诚,然而对于书中描述的所有内容,只需根据常识稍加推测就知道有些事实一定并非如此,或并非完全如此,在这一点上,我的确是感到失望的。书的上半部读来像是优美华丽的小说,下半部则像是义愤填膺的讼词。这本题为“忏悔”的书,一点也不像是在忏悔,而更多的是在为自己辩解。辩解也就算了,可卢梭偏偏又不放过任何一个人,不但将自己赤裸裸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与他有过关系、有过交往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也都要经过自己的猜测和剖析后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希望世人还他一个公正,然而这公正,除了上帝,又有谁能给?或者即使给了你卢梭个人以公正,则与之同时代的其他人,他们的公正是不是也该同样对待?他们是不是也都应该写一部忏悔录来进行解释?
我是反对忏悔的,如果忏悔只是为了换取自己的良心清白的话。
可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一个你不得不为之扼腕叹息、为之黯然神伤乃至动情落泪的天才;一个高傲、自负、雄辩而神经质的思想家;一个浪漫、多情、自私而矛盾的文学家;一个生下来就没有母爱,一生颠沛流离,极度蔑视权贵而又不得不依附权贵的不幸者;一个抛弃了五个孩子,抛弃了世俗的功利,抛弃了一切对他有恩有义的爱人、朋友而选择离群索居的孤独者;一个天生的叛逆者,一个勇敢的自戕者,一个可怜人……
如果卢梭能像杨过守着小龙女那样在华伦夫人身旁平静的过完一生,该有多好。
这就是我的企盼:一处不太大的地产
内有花园,旁边一泓清泉
外加一片小树林……
memory ——《Okurib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