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宽容


标签:
伏尔泰 |
分类: 幽窗小语 |
少一点教条,就少一点争论;而少一点争论,就少一点不幸;如果这样说不恰当,错误在我。
伏尔泰读过的书真多!一本只有12万字的书,注释就差不多占到2万,还都是些闻所未闻的书。不过好在翻译比较用心,读来还算流畅,并且越读到后面越感觉意味深长。启蒙时期的法国作品好像都喜欢引经据典,但通常引用的都是些很有意思的话,而年轻时期的伏尔泰,看起来也像是一个浪漫骑士,令人十分仰慕。
关于宽容,在今天可能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在伏尔泰生活的年代,谈论宽容就不那么容易,为此伏尔泰不得不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说起,一路说到他所生活的时代,真正可谓是旁征博引。而我也发现,他对古中国还是蛮有好感的,不但多次举例的时候都拿中国作正面教材,列举贤明的时候,也将孔夫子排在第一位,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尽管他想象中的中国未必那么美好,但在宽容的问题上,事实也是如此,在春秋战国那样纷乱的年代,也没有中国人因为思想问题而被处死,除了战争,便是中国宗教史上最严重的会昌法难,也只是将和尚尼姑都逐出了寺院,而没有加害,相比欧洲的那些宗教大屠杀,中国可算是宗教的福地。我还记得在读史书的时候,说是阿拉伯的穆罕默德曾经给李世民写过一封信,希望李世民能慎重考虑一下加入伊斯兰教,口气相当严厉恳切,我觉得十分搞笑,但李世民立刻就答应在咱的地盘上给人家盖一座大清真寺,大唐盛世,应该也就是这么来的,反观今天的国民心态,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当然,宽容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表现出真诚或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表现出好感通常会显得虚伪,可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都是由那么多的弱点和错误组成,有一段时期我觉得自己简直无法忍受了,而且看起来任何人都无法理解我,甚至为此感到伤心难过,现在我知道,在我觉得无法忍受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也觉得无法忍受我。
顺便说一句,伏尔泰所说的宽容、仁厚、温和,其实就是孔子所谓的谦谦君子。
Le Papil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