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权威、规则及其维护
(2018-05-27 18:07:31)
标签:
组织理论领导力规则制度建设组织行为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组织权威、规则及其维护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今天中午遇到一个小小的组织规则的问题,虽然仅仅为一个事件,但对于组织规则的认识和思考还是很有帮助的。为防止对号入座,这里的思考不会针对事件本身,更多希望把视野拉开,扩张到整个组织行为领域。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权威主要体现在规则权威和领导权威,其中规则权威应该是最大的权威,甚至要凌驾于领导权威之上。这个比较好理解,组织的领导也需要遵守组织规则。对于破坏组织规则的人和事而言,组织一般都会有惩罚措施,通过惩罚措施可以维持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当然,规则的遵守,无论对组织本身还是成员来说,都应带来利益,最基本的就是组织的良好运转和组织效率的提升,组织效益的分享等。在组织规则的权威性不断的确认过程中,将会形成组织文化,文化的提炼与认知不一定是外显的,可能会内化到组织成员的行为之中,进而形成组织文化。文化的打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旦形成文化,其可以提供强于成文规则的约束力,是一种不成文的约定或规则。
对于组织规则的权威性而言,规则的制定者应该十分缜密,规则的执行应尽可能减少反对的声音。尤其要关注的是,组织规则权威最大的破坏者是组织领导者,或者对于组织成员而言十分重要的意见领袖。
领导者对组织规则权威性的破坏来自于几个方面,最严重的的是让别人遵守,但他自己不遵守。其次就是在规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朝令夕改,必须维持规则的一致性。因此好的组织一般会有这样的文化,就是你可以提出反对,但在新规则没有出来之前一定要严格执行,并且这种反对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规则确实问题比较大怎么办?一般也不要直接否定这个规则,因为这个规则已经广而告之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消极的弥补。当然,如果该规则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那么领导者也要进行有效的止损,果断终止该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领导者必须加强透明化和沟通,以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但对于大部分规则而言,其造成的影响没有这么严重,大多处于两可之间,毕竟在规则制定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很多可能性,发生的一般都是枝节性的问题。
那么在规则运行过程中,有人提意见也是正常的,规则的制定者不能为了维持规则的权威性而一概打压。在维护权规则威性的基础上,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执行者(领导者)应积极听取相关意见,但不能盲从这样的意见,尤其在提问的情境下,领导可能被提问者左右,难于冷静判断。最好的方式是不在当场改变规则,应维持规则的权威性,但可以在下一个阶段对规则进行调整。对于提出问题者而言,其实是组织中积极的推动者,他们是组织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其意见应认真聆听,如真的有道理,可以在下一次的规则修订中吸纳,甚至于可以请其参与到下一次的规则制定之中。那么这个原来的提问者,甚至有一定反对倾向者可能会成为改进后组织规则坚定的拥护者。
如果领导者经验不足,现场听从了提问者的意见对规则进行了修订,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首先,提问者往往只是提问,并不会进行全面的建设性设计,因此这种提问,或对某个环节的调整可能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再者,由于组织规则已经广而告之,甚至执行了一段时间,那么,其实很多组织成员都已经承认了组织规则的合理性。在这种合理性的假设下,大部分的组织成员其实是排斥提问者的,如果领导者听从提问者的意见,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提问者,这将使得问题更加复杂,让领导者左右为难,甚至造成失控的局面。
对于领导者而言,维持组织规则的有效运行就是在确立组织权威、领导权威。因此,既要满足大多数人希望规则顺利运行的需要,也要满足提出问题者的改进需要,只不过这种改进尽可能放到一个冷静的情境下再去设计,进而可以考虑到可能引发的更多问题。
今天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虽然领导者制定的规则有一定的问题,但其基本的目的已经达到,同时组织成员有强烈的完成该组织规则的意愿,而非拉长时间或者更改。这时,组织领导者在私下承诺了提问者的诉求,并允许其在公开场合提出,还好其他领导者可以及时制止,再加上大部分组织成员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提问者提的是什么问题,使得规则的执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如果领导者打破规则,当场承认有瑕疵,当场就做出变更,会降低组织的权威性,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新问题。
因此,对于组织领导者而言,规则意识,权威意识,以及在规则运行过程中如何艺术化的处理各种冲突都显得十分重要。
前一篇:为什么有人喜欢黑联想?
后一篇:媒体的心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