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迫感:变革还是消散
(2014-12-20 15:35:49)分类: 管理类文章 |
紧迫感:变革还是消散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变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人的行为,但人行为的改变首先来自于意识的变化,而意识的变化往往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适当的给予组织以压力,才会创造变革的氛围。科特认为,增强紧迫感是组织变革的第一个步骤,紧迫感的关键是让员工感受到问题,并可以形成需要改变的念头,这时实施变革将会比较顺利。
创造紧迫感需要艺术,最好是通过情景化的方式来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与变革方向做出引导。这种紧迫感需要对员工有所触动,让大家的情绪形成波动,在认识到问题的基础上,随着情绪化的扩散,可以逐步消弱那些阻碍变革的情绪与行为。
创造紧迫感的困难就在于其艺术性,要乐于接受,又不至于形成抵触情绪,或者认为企业是有意为之。很多企业可能认为,机遇数据与客观事实的搜集与分析,可以影响人们对变革的理解,其实这种影响效果并不好。如海尔进行质量管理变革的关键在于砸冰箱事件,从而确立了正确的质量观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如果海尔只是写一个内外部质量数据组成的,问题严峻的报告,其效果并不会很好。
虽然创造紧迫感十分必要,但利用紧迫感更加体现管理者的艺术。企业运作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件,这些事件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员工情绪的影响,或者对某项事物认知的改变。对于嗅觉敏锐的管理者,其要善于抓住这种事件,并推动实施事先谋划好的组织变革。甚至于,在事件露出苗头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其按照管理者的设计发展,成为变革的先导要素。
变革不仅仅是刻意为之,有时也是消化紧迫事件的手段。因为紧迫感与变革的逻辑就是问题与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问题也就不存在问题了。另一方面,如果紧迫事件没有很好的解决,其必然造成问题的堆积,由于涉及到情绪,很可能导致情绪的叠加与升级。
本可作为变革引子的紧迫感将会成为真正的问题,这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组织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出现了紧迫事件,形成紧迫感,其实在组织层面已经开始积累一种变革的共识。如果没有后续的变革措施,其实代表管理者漠视这种共识,员工们会认为组织的管理者无力解决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家都看到的问题,管理者却视而不见,那么要么是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要么就是管理者的能力问题,无法解决这类问题,造成了管理者本身受到怀疑甚至敌视。
因此,遇到这类事件,管理者不可视而不见,并且要及时行动,可以利用之成为变革的催化剂更好,如若变革的条件并不成熟,则要加强沟通,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至少体现出对存在这部分问题员工的关心。
紧迫感不仅仅代表着问题,也代表对问题的及时反馈,反应速度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否则很可能造成问题发酵。
当紧迫感可以带来好的变革时,管理者需要仅仅抓住,并积极推动相关变革的达成。当紧迫感不会引发出好的变革,则要积极沟通,消除相关问题的影响。
总之,变革和消散是紧迫感的两个好的出路,否则形成组织陈疴实难去除。那么管理者要随时审视企业可能出现的紧迫事件,这是管理者的基本工作。
后一篇:高德地图:聚焦与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