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元化业务的投资视角:东软医疗为例

(2014-12-15 12:57:33)
分类: 产业类文章
多元化业务的投资视角:东软医疗为例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2014年12月11日,东软集团表示,其旗下的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和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将启动增资扩股计划,引入弘毅投资、CPPIB(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高盛等资本方,交易金额达到37亿元。

此前,东软医疗的估值为25亿元人民币,熙康估值为1.5亿美元。增资扩股后,东软集团两公司的股份将进一步下降,降为33.35%和32.81%。东软集团不再控股两公司,也将不再合并两公司的报表。通过此次股权交易,东软集团将合并增加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亿元。

东软医疗和康熙代表了东软在智慧医疗、智慧健康领域的深度布局,计划依托东软在IT领域的能力进一步向医疗与健康管理领域延伸。但从医疗特定细分行业和健康管理角度看,东软的能力延伸效果几何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东软的核心能力主要在IT信息化,虽然IT已经延伸到从机械设备到服务体验的广泛领域,但这种延伸是IT价值的延伸,并非IT企业或品牌的延伸。如果东冉仍以原来的IT思维做医疗产品,做健康服务其将面临较大的障碍。

东软在发布增资扩股公告时也表示,由于东软医疗从事的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熙康从事的健康管理服务,均与东软主营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业务在商业模式及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组织模式无法满足东软医疗、熙康未来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对资金、技术、并购手段和人才激励等方面的需求,将对其发展形成制约。故东软引入了弘毅投资、高盛等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丰富资源和经验的投资机构,以获得推动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业务可持续成长的资金与资源支持,构建资本、激励制度与业务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其实,东软在创立东软医疗、康熙之时已经实现了子公司化运作,并且实现了对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设计。但由于东软在这两个公司中拥有支配地位,哪怕是形式上的独立,必然也还会受到东软集团一系列运营管理体系与思维模式的限制,不利于形成具有医疗及健康行业特征的管理模式与文化。因此,此次东软集团引入多家投资机构入股这两家公司,确实有分散股权,建立董事会主导(而非集团职能主导)的治理模式,而非推动符合业务特点的管理模式的塑造。

在布局多元化业务时,引入财务投资人,确实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达到与原有业务切割的有效手段。这其实也是目前股权投资比较兴盛的原因,很多企业选择股权投资方不仅仅看其资金实力,还要看其是否有相应行业的投资经验与资源,以在更高的资本层面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东软强调了其构建新的管理与商业模式的目标,也提出了将推动两家公司独立上市的意愿。但东软引入多家投资机构也不仅仅在治理层面布局,也体现了更深刻的产业布局。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健康领域一直是投资的热点,该领域的企业发展迅速,尤其在资本推动下,各企业无论在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吸引等各个角度都不断发力。东软医疗和健康业务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仅仅依靠自我积累来发展已经比较困难,需要注入更多的资源,尽快在行业内形成较强的实力,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总之,东软引入相关战略投资其实也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多元化资本运作模式,无论是向集团内的整合还是未来的独立上市,该阶段的资本运作都是必要的,都有利于这两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