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友好型董事会的风险
(2014-08-03 10:06:07)
标签:
公司治理股东友好型董事会管理层友好型董事会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股东友好型董事会的风险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董事会作为股东和管理层的纽带,其角色如何定位,是倾向于股东还是倾向于管理层,这就决定了董事会是股东友好型还是管理层友好型。从理论上看,我们可能倾向于让董事会找到一种中间平衡状态。但完全的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董事会必然会选择某一友好型,并且一出现这种倾向,必然会削弱另外一种倾向。
从公司治理的要求来看,其终极目的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评价优秀与否时,往往倾向于把股东友好型的董事会作为一种好的董事会安排。
从董事会代表股东行使权限,监督管理层的行为来看,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管理层的工作。但监督的好坏取决于董事会是否熟悉公司业务,能否比管理层更深入了解业务,尤其是在宏观上的了解。既然董事会具有深入了解业务的能力,也就具有了参与决策,或者给相关决策以专业意见的能力。所以董事会在很多时候要有决策支持能力,甚至是重要事项的决策能力。
作为股东友好型董事会,往往倾向于监督,在业务决策上可能更加激进,因为大部分的股东其实是短视的,尤其是公众公司的股东大多不熟悉业务,往往追求的是短期回报,或者更高的净资产回报率。为了更多的体现股东的这些意志,董事会可能会把这些要求不加分辨的传递给管理层,希望管理层更多追求短期利益,更多利用杠杆来创造收益。这其实在某种程度而言与管理层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层倾向于在任期内追求短期利益。但经典的治理理论认为,股东追求长期利益,管理层追求短期利益。但在股东身份可以任意转换后(股票可以随时卖出),股东到底是追求股票长期持有的收益,还是股票转卖带来的增值收益呢?
董事会的专业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建立在这种股东利益已经和管理层利益合流的角度,所以说,股东友好型的董事会可能带来更多的风险。当然,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这种董事会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收益,但在经济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种董事会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其实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种情况就有一定的体现。在金融危机前,那些拥有股东友好型董事会的企业,其有较高的杠杆水平,收益率较高。但在金融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的反而是这些企业,那些明星企业反而成了游离在破产边缘的企业。反而那些平庸的公司,在金融危机前比较稳健,收益不高,在金融危机中也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可这类公司的股票在金融危机前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也就是说股东对其的认可度并不高。
这里我们提出了股东友好型董事会可能和管理层友好型董事会是互斥的,但在某种程度下,管理层友好并不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是利用董事会的专业能力,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决策建议,而这则也可能是股东友好型董事会和管理层友好型董事会的一致之处吧。
前一篇:文化是否超越生理?
后一篇:“微刺激”并非一个好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