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文化与精英
(2014-06-30 18:23:40)
标签:
精英文化大众文化 |
分类: 政治类文章 |
民主、文化与精英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民主和精英统治似乎不可协调,但事实上民主推举出来的往往也是精英。但从文化塑造的角度看,如果民主作为大众化的代表,那么其往往代表大众的文化,哪怕其可以推选出政治精英作为代表执政,但这些精英往往不可能成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精英,其必然是调和于大众的精英。
我们进一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调和于大众的精英,或者仅把其作为大众的代表,其推崇的,或者其表面所推崇的必然是一种大众的文化。那么从理论上讲,在民主的条件下,大众的,多数人的文化标准将成为主流。可我们仅仅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真正代表文化主流方向的可能并不是大众文化,而是精英文化,而大众文化的升华有赖于精英文化的推动。
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民主下的文化必然是低劣的文化?或者说民主下的文化代表了一种不进取的文化呢?很多文化精英主义者可能会以此来批评民主制度。例如尼采层据此而激烈的抨击民主制度。托克维尔在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过程中也认为虽然人们的政治参与度提高了,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都遭到了破坏,那些高尚的举止也不见了。这似乎也可以作为民主对于美国,或者具有欧洲血统的那种所谓的高雅文化。
但究竟是那些贵族所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值得称颂,还是大众文化值得赞扬呢?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那些贵族的高雅文化奖励不平等、不民主的物质基础之上,因为有些人可以不劳而获,则只剩下所谓的高雅了。并且由于社会资源的集中性,高雅也成为了一种集中,集中很可能造成一种顶礼膜拜,所谓精英文化就此产生。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这种精英文化产生根源的非法性,以非法性塑造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并不会长久。或者说,我们是追求一种合法,还是要追求表面的文化高雅呢?
即使我们追求高雅,但对社会的评价可能并不是所谓顶端的高雅,而在于文化在整个社会的分布情况,可能用所谓的平均文化更贴切吧。我们虽然羡慕那种贵族文化,但我们没有看到的其实是贵族文化泛滥的时候也是所谓的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之时。在这种贵族文化之下,其实妇女和奴隶连基本的尊严都无法保障,如果仅仅看这种精英文化确实美好,但当你把视野下探,可能才发现整体文化素质的低下。当然,也许你也是精英主义者,你也可能会认为所谓的下面的东西就不是文化,不代表文化,甚至于他们都无法代表人这个群体。
所以说,我们用文化的大众化、庸俗化去贬低民主并行不通。因为文化的影响并不一定来自于统治形式,不代表集权的统治就必然带来精英的文化。其实我们看到,那些最不民主的时代,哪怕是精英阶层也无法创造值得称道的文化。那些精英文化的产生,恰恰是民主的厚泽。当然这就类似于希腊的民主制度,那是一种精英的民主,才会有精英灿烂的文化,而并不是精英的独裁造就灿烂的文化。
当民主大众化之后,带来了文化大众化,哪怕这种大众化不再高雅,但其绝对值得颂扬。因为我们看到,那些所谓的文化不再由统治者(或执政者)创造,因为执政者已经成为了和工程师、教师、科学家一样的职业而已,我们不可能期望一种职业可以集中所有的文化元素。其实那种集中代表了资源的高度集中,大众丧失了物质分配权。
那么,这时的资源不再集中,不代表没有了高雅文化,其实高雅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分散到了普通大众之中,同时也会出现社会认同的楷模。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如果愿意去比较,从历史的长河看,无论如何其国家的文明程度必然会高于过去几百年,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同时,即使我们对比当代不同的国家,那种高度的民主国家也往往是文化发达之地,而专制反而在不断压制文化,尤其反对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说,民主的层面要高于文化,民主并不是消灭了精英,而是让精英的精神能够和普通大众融合,能够在不同层面可以产生出精英。因此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些所谓的文化偶像,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企业家,都有令人羡慕的文化创造者。这种变动也许我们会说这不是精英文化,而是大众文化。但我们发现大众的文化并不是退出,而是整体的进步着就已经足够。即使大众文化反对精英文化,也不可能以放弃民主的方式追求所谓的精英文化。而从世界的角度看那些不民主国家的并没有创造出什么精英文化,反而成为了大众文化的笑谈之资。
前一篇:阿米巴和海尔“人单合一”的小模式
后一篇:棒子与箍子:悟空的人生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