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项目化(五):落地措施
(2014-05-14 16:02:13)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职能项目化(五):落地措施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前文我们谈了职能项目化实施的步骤,道理似乎不言自明,但事实上,职能项目化的实施并非一片坦途,企业会面临一系列的冲突和问题,我们从天士力实施项目化管理时面临的问题可见一斑。
天士力实施项目化管理,在新鲜期后,迅速落入了迷茫期,不知如何着手,陷入了迷茫状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总结起来重要的有如下几条。
(1)如何面对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
(2)项目经理无法调动资源怎么办。
(3)向公司领导双重汇报的问题,尤其是公司领导习惯于问部门经理而非项目经理。
(4)项目经理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权威的问题。
(5)部门骨干去做项目化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绩效下降怎么办。
(6)部门日常工作与项目工作争资源、争人员怎么办。
(7)职能经理任项目经理的时候按职能方式管理项目怎么办。
(8)公司管理者、员工不理解项目化管理模式怎么办。
(9)公司组织结构不适应项目化管理要求的问题。
(10)项目化管理受到一部分管理者或员工的抵制问题。
这里我们仅仅列了一部分项目化管理可能面临的问题。从本质上说,项目化管理不仅仅打破了部门墙的束缚,更重要的是使得组织从职能型组织向任务型组织转变,让职能部门的一部分工作以重点任务的形式直接面对公司高管层。但这种组织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其实是职能部门经理权利的弱化,因为重要任务的方案在理论上可能不再经过职能部门的经理就直接制定下来,而项目经理成为了这些重要任务的主要设计者。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其一就是部门经理的权利,尤其是知情权弱化后,部门经理可能会不支持项目经理或项目成员的项目工作,或给予相关人员以更大的压力。再一个就是项目经理及项目成员必须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由于高层领导的距离性,项目经理的工作不能实现时时请示,脱离了在部门中工作的那种状态,这其实对项目经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对职能工作和项目管理的知识与能力积累,项目经理工作起来可能会困难重重,同时由于需要跨部门协调,需要给不同的项目成员安排工作,还要面对不同的部门经理可能与项目组之间的冲突。
也就是说,前述我们所说的一些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在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提前有所准备,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应对相关问题的发生,把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层面。
为了推动职能项目化的落地,我们提出了如下的落地措施,这些措施还主要是概念和建议层面,
因每个企业在实施职能项目化时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企业需要依据这些重点制定自己的实施计划与措施。
(1)有种子团队的标杆作用。必须有团队示范效应,企业应该找一个典型的跨职能部门协作任务,自上而下推进该项目的组建与实施完成,在其中摸索经验,树立标杆。
(2)领导高度重视。这种跨部门协作形式形成的项目团队,必须得到跨级领导的重视,也即必须是总经理、董事长的重视和对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才有可能成功。
(3)组建正式的组织机构或授权相关的组织职能。大面积推广职能项目化管理,不可能完全靠总经理的推动,关键还要有一个正式的组织进行推动。前面谈到了新建项目管理办公室或利用现有总经理办公室的督办职能,总之,最好这个监督推进机构不参与具体的项目运作工作,而只是对全部职能项目进行管理,以免发生执行与管理的冲突。
(4)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必须由在特定项目中下级领导上级的思想准备,这样在项目中才不会重视行政级别,而更主要的是项目共享。
(5)形成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运行职能项目化管理,必须有很好的计划管理体系,因为项目主要是来自于计划中的重点工作,尤其是那些跨部门的重点工作。同时,项目和日常职能工作可能会有激烈的冲突,为减少这种冲突,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项目工作方面都要有详细的计划,以规避部分冲突。如果计划体系不健全,可先在职能部门中推行计划目标管理,待成熟后再推行项目化管理。一起推行则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和职能冲突的可能性。
(6)设定项目导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由于项目承担的是公司更重要的职能工作,专业和协调的难度更大。但项目经理到项目成员的考核传统上都是由部门经理考核,在项目可能与部门工作冲突的情况下,参与项目的人员考核可能是吃亏的。但从公司的导向看,还是希望可以鼓励参与项目,并且要把优秀的人才配置到项目上,那么就必须变革相应的考核机制,给予项目团队更丰富的激励。
总之,职能项目化管理需要缜密的设计,但其实更需要去执行。在很多公司都是有职能项目化的基因的,如很多时候一些公司成立的工作组、委员会、指挥部等机构都是一种职能项目化的体现。我们强调的职能项目化更主要是在机制和管理上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日常管理行为,成为在不同层面都可驱动的一种管理模式。而任何管理模式不可能设计的无懈可击,关键在于从磨合中去不断改进,对于那些主张项目化管理的企业而言,希望可以以从推进项目做起,至于是否使用项目化管理的名字则不重要。
前一篇:职能项目化(四):实施步骤
后一篇:管理者的十种投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