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十种投资思维
(2014-05-27 16:40:24)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管理者的十种投资思维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投资是一种业务扩张的能力,也是一种思维,以投资的思维运作业务,相信可以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以投资的思维推行管理,相信可以事半功倍。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些投资思维,希望对各级管理者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一、资本投资思维
所谓资本,关键能够带来新增价值。而资本本身是可以通过投资来增值的,如我们所做的固定资产投资,目的在于通过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去赚取更多的附加价值。人力资源也是类似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教育、知识等投资于人,创造人力资本。
对管理者而言,必须能够分辨得出哪些是资本,哪些资源在其所主管领域是创造价值的主体,那么就要重点对这些资源进行维护和投资。当然,这种资源可能是机器设备、专利技术,也可能是高水平的员工。当管理者掌控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资本越来越多,其本身的价值才可能最大化。对于我们这类知识服务型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资本物,各级管理者不仅仅要把做好业务作为头等大事,还要把如何管理好知识型员工,如何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作为重点工作。作为公司级的管理而言,如何制度化的留住和提升人力资源是一个重大课题。
二、价值投资思维
价值投资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思想,其核心在于发现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投资物,而关键在于其内在价值的发现和判断,这种投资获利的可能性相当大。简单而言,就是找到那些无论是因为市场环境还是人为低估的投资品进行投资。
对管理者而言,必须有能力在业务低迷的时候发现闪光的价值,发现可以培育的业务,引入可能的业务资源。因为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这些业务资源更加廉价和优质。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背靠稳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更应该加大收购的力度,加大中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
同时,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善于发掘有培育前途的业务和人才,加大投入,以推动业务和人才的快速成长。
三、投资组合思维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对投资组合的经典描述。而金融学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投资组合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这里不去探究具体的理论,在高风险的投资实践中,对投资品进行适当的组合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汇率对冲可以视为这种组合原理在汇率市场的应用。
对于管理者而言,业务领域过于狭窄、客户过于单一虽然可能是一种利基市场或聚焦战略的体现,但其中也蕴含了更大的风险。从单一业务角度看,一些管理者认为“一招鲜,吃遍天”,导致业务单一化,殊不知各类业务都有其生命周期,必须在某项业务生命周期的顶点就要开始布局新业务。对我们而言更是如此,我们的很多业务具有项目化、阶段性的特点,一个单位只能做一次项目,我们必须有更丰富的产品才可能更深入的挖掘客户价值。
四、杠杆思维
要想放大投资的收益,有两个方式,其一是投资的收益更大,其二是投入的资源更少。对于投入资源而言,既可以是我们自有的资源,可以是借入的资源。在自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借入资源,我们放大了投资收益(当然也可能是损失),这就是杠杆效应。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获取收益的可能性。
对于管理者而言,杠杆思维十分重要,尤其对于风险接受能力较高,更有雄心的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管理者在拓展业务时,不仅仅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可以借助其他部门、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提高业务拓展的速度,扩大业务规模。借资、借力是两种主要的杠杆方式,可以通过借入资源,再回报以较低风险收益的方式增强杠杆能力,也可以借助相关方的实力,通过联盟合作做大蛋糕,实现利益共享。
在管理之中,杠杆思维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在协调关系的时候,可以借力打力,在自己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其他管理权威来推行自己的管理方案,通过与其他人员合作,虽然会导致权利分散,但却可以有效实现管理目的。
五、IRR思维
IRR是内部收益率的简称,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即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收益率。其重点关注现金流量和时间价值,是评价投资项目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只有高于IRR的项目才是有利可图的。
作为管理者而言,往往不重视现金流量与货币的时间价值,仅仅关注收入和利润指标,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体制下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利润,我们看到很多高速发展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其实就是现金流量出了问题,那么经营报表再漂亮,也有可能步入破产的境地。
同时,管理者要关注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货币是有收益的,即使不进行投资,也会获得一个基本的收益(一般是银行存款利率),而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把这种收益考虑在内,对于我们的投资项目而言,这种收益反而成为了一种机会成本。所以管理者必须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把时间作为考察项目价值与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维度。
六、EVA思维
EVA指经济增加值,是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盈利。其含义是明资本是有成本的,你只有获得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才算是获得了合理的收益。而资本成本则根据我们使用的资本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认识到,公司的投入要求的是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有利润就可以,关键是你的利润要超过公司投入的资本的成本,最简单的理解,你至少超过风险很低的银行存款或信托基金等的收益率才是一种合理的收益,否则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投入就是一种亏损,因为我们把这笔钱投入到其他地方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管理中也是如此,我们会看到工作中的很多混日子、低效率,其实这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浪费。在管理中还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低效的人才使用也是一种浪费。这种浪费,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率就不符合EVA的原则。
七、持续性思维
大凡成功的投资者,很少进行短线突击,而多是长期持有,以待环境转变或价值显现。因为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需要时间,时间对于投资者而言十分宝贵,其可以不必为短期利益左右,更深入研究投资品价值转化的规律。
对管理者而言,有投入,更要有耐心,因为投入转化为价值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不断的去关注与培育,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给予下属以犯错的机会和发展的时间。
在管理中,哪怕我们有最完美的方案,但必须考虑到企业的适用性,分步骤、分阶段导入方案,设计过渡方案向最优方案靠拢往往是一种最佳路径。当然,管理积小步的目的是要成大步,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动摇,而要以坚定的毅力持续推进管理改善,这也是日本管理模式的核心所在。
八、逆向思维
幼稚的投资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追涨追跌,追到最后往往成为了最后接盘者,成为了投资博弈中的牺牲品。这其实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怪,因此清醒的投资者往往是很好的遵循逆向思维者。
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在业务趋势面前要有独立的判断,并依据自己的判断提前做好业务布局,既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要麻木迟钝。我们注重于单一市场,并且这个市场仍在不断发展,很多人感觉这样的独占性市场很舒服,但温水煮青蛙,舒服的同时往往是能力的下降。因此无论是应对单一市场风险,还是提升竞争意识,我们都需要跨出一步,即为了市场,也是为了活力。
九、蝴蝶效应思维
投资面临着复杂万变的信息,而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影响到投资结果的达成,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也可能造成颠覆性的结果。形象的说,这就是蝴蝶效应:“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面对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投资天然具有较高的风险。做企业同样如此,企业中的管理者随时面对各种风险,并很可能形成巨大影响的蝴蝶效应。因此管理者必须要保持足够的敏锐与灵活性,在经营管理中关注各种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并对各种可能的结果进行预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十、动态博弈思维
在资本市场中有一个“博傻”理论,就是大家在泡沫期明知资产有泡沫,但还是要买,买来后持有等待升值后再出手卖掉,以便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博的就是在泡沫破灭前谁是最后的接盘者,最后的接盘者就是最后的傻子。明知由泡沫还要买是傻子,但傻子并不可怕,甚至还会有可观的收益,最关键的是不要做最后的傻子。
在博傻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资产泡沫化的程度,更要关注大众的心理与行为,这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其中不可预期的很多,属于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过程。
对管理者而言,其对业务发展的判断,对业务资源的持续投入,其实也是在和市场与竞争对手的一种动态博弈,要时刻做好环境与行为的预测,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提高组织的柔性与应变能力。
十一、总结
有专家认为,资本运营是企业运作的高级阶段,也许我们的基层管理者还没有到这个阶段,但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可以把相关的思想植入到我们日常经营与管理之中。
总之,投资是一种思维,不仅仅在投资领域,也会影响你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前一篇:职能项目化(五):落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