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城镇化农民进城户籍房产 |
分类: 城市类文章 |
城镇化的重点可能并不在农民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我们一谈到城镇化、城市化,提到最多的往往是农民进城问题,农民转换为市民身份的问题。这种观点从宏观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城镇化的结果就是增加城市人口比例,降低农村人口的比例。但这种观点其实也混淆了一种概念,农村一定就是农民吗?
其实不然,农村还有大量的非农户籍,也即城镇户籍的存在,尤其在年轻一代,目前20-30岁的人口,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50%,而大学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将获得户籍所在地的城镇户籍。而这些年轻人才是进城的主力军,哪怕是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由于没有上大学,文化水平低,在城市中往往并不是要落户,因为城市生活成本高,他们主要目的还是赚钱回到农村。
所以说,我们推行城镇化,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并把户籍改革作为突破口。但我们看到的是农业户籍人口不愿意入户大城市,不愿意丧失农村户籍,而那些本来就是城镇户籍的人口,希望实现异地落户,但在各种政策中并没有突出这种诉求。
其实这种诉求的矛盾焦点并不在中小城镇,因为在中小城镇,房价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地方只要买房就可以获得城镇户籍,甚至于有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随着城市化发展把当地农民集体转为城市户籍。
这里的难点和重点还在于以北上广为主的大城市,而这些大城市往往是农民不愿意落户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农民往往从事低端服务业,收入水平低,对城市的文化生活并不是十分向往,反而想回到家乡,回到土地上,或者回到家乡的中小城市。但北上广这类大中城市对于大学生,或者说技术工人反而吸引力很大,他们很向往城市文化生活,由于其往往从事收入水平略高的工作,所以也希望可以在城市建立家庭。如我们常说的所谓北漂一族,甚至是蚁族,他们并不是农民组成的,而是以大学生为核心群体,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211类重点大学的毕业生。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其实控制的并不严,买房往往就是解决所有障碍的手段。但很多农民虽然在城里买了房,但还并不想放弃土地,不想放弃农村户籍。所以我们的专家们在这里研究的城镇化,大力推进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充其量也就是规范了这种早已存在的行为,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统一性而已。
而重点的大中城市却依然无解,甚至还在以控制和排挤为主,尤其是把重点定位在农民身上,连眼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却要想着去解决农民问题。我在大城市见过一些甚至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是没有户籍融入到城市之中,甚至于象IBM这样的企业也无法为员工解决北京的户籍问题。
所以说,我们原来把城市化仅仅作为产业和房子的城市化是走入了歧途,但现在我们开始关注人的城市化,却又不去调查研究,理所当然的把农民作为重点,则是在舍近求远。我想还是要在规范中小城市落户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的应该是大中城市的落户问题。其实我们在大中城市也看到一批人,他们有着名校毕业的高学历,无法落户当地,却只能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移民,弄个洋户口。对于这些人来说,发达国家的国籍都不是问题,但大中城市的户籍却无法得到。连这些人我们都无法解决,还奢谈什么农民的问题呢?
总之,我们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振奋人心,把农民作为重点也足见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但能否先脚踏实地,先把清华大学这类高校毕业生的城镇化问题解决,再去解决农民问题呢?
后一篇:靠什么凝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