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创业最好去掉内部
(2013-12-05 21:47:01)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内部创业最好去掉内部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内部创业是企业激活僵化的组织机体,实现创新氛围,发挥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开创新的业务与产品的好方式。同时,内部创业也可以实现人员更新,给经验丰富者更广阔的舞台,让内部人员又有更深的发展通道和可能性。
虽然是内部创业,但这个内部其实是模糊的,甚至不仅仅是其字面的意思,又有更丰富的内涵。内部创业只是说内部人员的创业,获得了企业内部的支持,并不是物理上的内部。甚至于很多企业为了真实的模拟出内部创业的环境,要求创业者必须离开企业,而真正成功的内部创业往往是这种物理上和原企业隔绝的好的项目。
我们回到内部创业的本源,内部创业就是希望为有创业意向的团队模拟一个创业的氛围,而企业则是希望获得员工内部创业的成果。但在企业内部创业的氛围并不好切割,会受到企业多方影响。最重要的可能是文化的影响,企业如果文化中已经具有僵化的文化,对于一个创业的鲶鱼而言,其将受到企业很大的压力,很难在企业中实现创业设想,会受到很多有形或无形的阻力。
同时,企业的初衷往往是给予创业者以支持,让他们可以使用企业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其实控制在企业原有人员之中,使用这些资源必然会陷入到企业原有的思维体系。这样,让内部创业者跳出原有的束缚,给予创业的环境的设想将大打折扣。
同时,从创业的基本逻辑看,创业者往往资源有限,对现有企业很难构成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有限激发了创业者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形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基本依托。但在企业内部,对创业者而言可以动用的资源往往比较充足,这种资源的充足性并不能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甚至在很多时候,企业对创业团队的保护有佳,各种薪酬福利照旧,办公环境改善,给予更大的组织权利。这些优待政策可能不是刺激创业,而是延缓创业。
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企业对内部创业者的提供的这些资源来支持内部创业,核心在于实现企业的业务与创新的目的。如果员工离开内部这个环境,企业就失去了一定的控制权,创业成功后企业也比较难控制,难于获得创业的好处。所以企业也只有丧失一定的控制力来实现企业对创业成果的控制力。
我们从内部创业成功的角度看,内部创业机制设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去内部的程度有多高,终极的内部创业其实就是无限接近于一般意义的创业。所以,我们可以说,内部创业最好可以去掉内部。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企业是要对内部创业的控制力还是内部创业的成功率呢?
前一篇:共享服务中心并非解决服务问题
后一篇:控制是否影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