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是给少部分人还是大部分人?
(2013-11-22 18:32:39)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奖金是给少部分人还是大部分人?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标题的问题答案似乎很清晰,奖金当然是给少部分人,这样才能称之为奖金,给大部分人的还能称之为奖金吗?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并非如此简单,很多企业倾向于把绩效工资和奖金混为一谈。其实绩效工资重在评价和约束,一般具有即时性,往往随工资发放,成为因为工作好坏的一个评价因素。但绩效工资的评价功能有限,并且在一般的评价体系之下差别并不大,一般仅占工资较小的部分,传递一种绩效文化。而奖金重激励,传递的是一种奖励,属于企业整体或工作的业绩分红。
绩效工资的浮动范围较小,大家的差异不大,因此绩效工资往往是多少的,这种多少盒业绩和贡献有关,但又不会是绝对的线性相关,而是在一个较小的区间浮动。但对于奖金而言,则严格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经营的好就可以多分,经营的差就少分或者不分,并且其分配要与团队的业绩贡献高度挂钩,这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简言之,绩效工资仅仅有评价作用,激励作用并不大,奖金是激励的主要方式。但很多企业把绩效工资作为奖金来使用,往往导致企业激励不足。并且随着这种绩效工资的持续发放,即使企业本着奖金的初衷,但员工往往不认为这部分是奖金,而是绩效工资,认为自己拿到的这部分也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区间浮动,不能接受大的变动。
最成问题的是有些企业的奖励资源有限,每年都为员工争取了一块奖励资源,但发放的模式每年都是绩效工资的模式。长此以往,员工往往就是认为这种模式成为了固定范式,多不了也少不了,虽然企业花大力气给员工发放了奖励,反而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并且企业在逐步转变这种做法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还是用这块资源,改为激励导向,将影响到所有人的利益,由于大家认为绩效工资早已基本固定,但企业去调整的时候,很可能员工会认为无非是拿我的钱去补工作好的人,公司并没有拿出什么资源来奖励大家。
平均注意的打破确实很难,尤其是想动用存量资源打破平均主义就更难,最好是在企业增量资源中可以用于打破这种平均,但这种增量资源企业把控的能力又有多大呢?
所以说,如果减少动荡,企业把奖金逐步从平均惠及全员转为惠及部分绩效好的员工,最好是能在增量上做文章。
再者,奖金奖励少部分人也有道理,因为我们可以以业绩贡献作为评价基础,往往可以找到他们优秀的理由。但有些企业希望把这种奖金惠及到80%的员工则并不可取,虽然看似普惠制,但这种普惠制员工并不一定会买账。在奖励少数的模式下,少数会有一种自豪感,多数人不会有太多异议,因为他们的业绩摆在那里,多数人会羡慕并努力进入那个阵营。如果是普惠制,大部分人拿到了,少部分人没拿到,大部分人也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成绩突出的奖励,因为看看周边似乎都拿到了,可对于那个拿不到的少数人而言,自卑的情绪可能蔓延,因为这种明显是公司对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对自己这少数人的不认可。在少数人获得奖励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认可,而是奖励和引导。
所以说,奖金最好是奖励少部分人,不必惠及大部分人,哪怕是大家都有的奖金也要比惠及大部分人的奖金好。也就是说大锅饭也许比那种让少数人自卑的模式好,因为这种情绪很可能在组织中蔓延。
前一篇:管理变革的时机
后一篇:绩效考核的两个导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