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部门的远与近

标签:
管理战略组织结构教育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战略部门的远与近
作者:王海丰(Marcosir@126.com)
战略部门在企业中如何定位,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但在企业中却有多种不同的安排。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部门有两种安排的可能性,一种是把战略作为一种管理和服务部门,距离业务部门比较远,另外就是把战略作为一种业务部门,往往和业务紧密结合。
我对战略部门的定位主要基于战略部门与业务的远近而不同,这其实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思路。战略作为企业的一种方向性、指导性、计划性的谋划,其指导意义往往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在企业发展的愿景,或者说发展蓝图的指导,这种指导往往来自于企业资源分析,甚至于更主要来自于企业的一种发展意愿,是一种主观性的战略。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其方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因此这种战略又带有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最终阐释的其实是企业正确方向与宏伟前景。我们看到,这种战略部门存在的意义往往是对人的一种精神指引,故有时这种战略部门会与人的管理结合起来。或者在企业中存在于一种体现权力的泛管理部门,也即一般参谋性的职能部门。
其二则是对企业任务目标的分解和下达。一般企业追求的是年度的经营计划与预算的准确,但这种准确往往聚焦的是短期,往往是一种增长趋势的延续。那么如何给这种目标计划以更长期的指导,这就是战略的作用,在更宏观的视角,更长的周期内去思考企业的成长。在这种战略国际下,该类战略部门往往与企业运营部门或经营计划部门结合起来,成为这里面的重要依托。一些企业设立战略计划部往往就是这个道理。甚至于,在一些业务稳定,工作流线性和常态化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可分解性并不亚于年度预算。
从发展阶段来看,第一种战略部门的定位是战略制定的初级阶段,因为企业还只能在大目标的角度去思考战略,并且这种目标设定往往是模糊,或者是描述性的,其逻辑的支撑主要来自于主观意愿。当然,有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认为战略作为一种目标设想主要是对外传播的一种指导,因此也倾向于一种意愿性战略。而第二种战略部门的定位则是企业逐步成熟,尤其是对自己业务的确定性把握的更准,并且企业文化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认知,这时已经没有必要让战略承担太多文化的内容。那么,第二种战略部门将更多的向业务靠拢,体现出对业务的一种指导,同时,这也是业务部门成长和成熟的一种表现。业务部门在能力建设的初期,往往重视的是手头的工作的完成情况,视野往往局限在职责之内,或者部门之内,由于对公司资源了解不多,和高层就思路沟通不足,其往往没有战略能力。但随着业务部门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和业务的把握将更加有力,这时其已经有能力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一些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业务管理部门将逐步发展出战略能力(部门)。
这里我们给出了战略部门的两种定位,那么是否还有一种中间状态呢?我想还是有的,如果把战略和人的管理及战略和业务的管理的某种结合作为两种极端,那么中间状态往往是战略与投资或策划的结合。这种结合既要有方向性,又要有项目层面的计划性。这种结合其实是对企业宏观目标在产业方向、产品领域的一种分解。因为投资要求的一种盈利可能性的分析以及对投资效果的一种监控和评价。而投资和项目的具体落实则到了经营计划层面。所以说,战略的这种结合往往是一种中间状态。
有人可能会疑惑,战略部门不与其他部门结合不行吗?战略部门也可以完全独立甚至,甚至于完全有其独立性。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这种现象不会出现,即使战略部门是完全独立设置,但战略部门负责人的能力,战略部门主管领导的责任领域,企业老板对战略部门的定位都会导致战略部门必然要形成自己的一种定位。
从企业来说,所谓的远与近往往与业务部门相关,战略也是如此,与业务部门的远与近决定了战略部门的基本定位与其能力特征。自然对于组织来说,在形式上可以是一种安排,但在实质上也可能产生另外一种效果。从总体上看,我认为与业务部门比较近的战略部门,其战略能力更突出。
下图附一个第一种战略部门的典型组织结构图(华瀚投资)。
前一篇:小企业营销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后一篇:城镇化不能只是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