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心理、行为与理论的局限

(2013-02-05 15:02:04)
分类: 心理类文章
个人心理、行为与理论的局限

作者:王海丰

人之行事,思维其上,用心而影响行为。而人的心理最具多样性,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首要特性。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越是看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差异的价值,其民族成就越高,越容易创造出辉煌的功绩。可见,个人心理成长的方向并非同一化,而是差异化,心理的差异化带来了行为的多样性。因此,我们说,人是最复杂的一种动物,其不仅仅遵循动物的本能生活,还有强大的心理能力,靠意志力可以改变和压抑动物的本能。

社会类的理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行为进行预测,虽然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这也是社会学科理论存在的最主要价值。但构建社会学科理论,在追求理论的科学与简介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群体行为的条件进行忽视,往往强调可以观察和计量的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就是人的心理对行为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最不可捉摸,或者说最不易被函数化,也就更倾向于忽略它。

例如,虽然我们可以根据客观因素来预测行为,但行为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对行为也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主观因素也会不断变化,所谓从众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更主要的是,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如果主观心理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预期,这种心理会不断强化这种预期,并推动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另外,即使客观因素指向确定,但由于人们没有预测到这种趋势,反而可能消弱这种客观未来实现的可能性。

人的心理到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与驱动链条,而大量的社会理论基于对行为的观察,再去总结成为规律,往往只是认识到了现象的一种统计学表征,而非其后面的核心原因。因此,我认为,大部分的社会理论往往都具有比较大的缺陷,越是自称为科学的理论其缺陷更大,因为它更倾向于忽略人的主官因素。

对于人的主观因素的应用,我想没有哪个国家比我们更出色,我们向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定胜天。回顾我们整个民族觉醒与解放斗争及建设的历史,无不是客户环境的局限,发挥个人的主关能动性,最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

因此,我向来不相信社会科学是一种纯粹的科学,其必然具有多样性,其学说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理论的局限性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基本特征,因为其核心就是一种简单的、简化的逻辑。

既然如此,从心理到行为是否能够构架起一个完美的理论呢?我看还很难,因为对于心理的机制我们还是知之甚少,尤其在复杂环境下,心理与行为的多样性将更加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