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水煮青蛙:王老吉与Think

(2013-01-04 16:0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管理类文章
温水煮青蛙:王老吉与Think

作者:王海丰

王老吉商标之争已经成为了近年中国商界的一件大事,也成为了争相研究的对象。对王老吉的销售奇迹和品牌之争我也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我想探讨一下这个结果可能就是一种必然。

从逻辑上讲,加多宝租赁了王老吉商标,虽然有着内地及香港的商标权问题,但核心还在于加多宝要借助王老吉商标的价值(虽然这个价值在当时并不高)进入市场。也就是加多宝是在借王老吉的势。加多宝运作王老吉初期也算不上成功,但后期却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一跃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导品牌,创造了王老吉神话。

在王老吉神话背后则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品牌溢价带来的是品牌使用费的攀升,甚至有终止品牌使用的风险。加多宝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办法是想尽办法延长品牌的使用期限,而非其他途径。这种做法并没有完全规避风险,只不过后推了风险。在巨大的品牌价值和不匹配的品牌使用费面前,加多宝也动用了一些手段,甚至想反向收购品牌拥有者。但加多宝的品牌持有者为国有企业,中国的商业环境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环境,加多宝以后的满盘皆输也源于此。

其实,加多宝有些过于满足于躺在自己创造的王老吉神话之上,殊不知在温水煮青蛙的情况下,水温正在升高,风险越积越大。当风险爆发的时候,加多宝遭受了巨大损失,不仅仅没有保住王老吉商标,还是自己的市场直接暴露在商标争执之下。

未雨绸缪,在商业风险面前,宁可早作打算,甚至让风险提前暴露,而不应在无可挽回之时再进行危机管理。在王老吉品牌如日中天之时,加多宝对于以后的品牌之争过于乐观,把风险估计的太小,如果其早有打算,就像其推出昆仑山矿泉水一样,逐步把王老吉品牌进行过度,让商标在己之手的时候就实现品牌转换,可能结果大大有利于加多宝。当然,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受损,但这种受损比起从顶峰跌落要小得多。

由于长期研究联想,我认为联想的很多做法就值得借鉴,可以举两个例子。其一是柳传志解决股权激励的问题,在联想刚刚出现发展壮大苗头的时候,联想就通过股权结构安排解决了股权激励问题,再加上香港上市等运作完全坐实了这种安排。那时联想还比较小,如果向一般国有企业一样,发展到之后再解决这个问题,则成本和难度要大很多。我也见过西部某城市的一位老总,他原来主持的公司是某开发区下的重点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在国内A股上市。由于是开发区全资企业,开发区的负责人曾指示在上市之前可以进行一定的股权激励,可这位老总意气风发,立下上市不成功,不识闲大的业务发展不考虑激励问题的豪言壮语,坚持上市后再做激励安排。开发区的领导对其十分信任,也承诺上市后一定让其实现股权激励设想。可天意弄人,刚上市成功,此开发区领导英年早逝,使得该股权承诺落空。该上市公司总经理由于无法实现对团队的承诺,不得已出走他方。

再有一个例子还是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也即Think这个品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IBM的黑色经典笔记本Thinkpad了。在收购的时候,为推进业务整合,上方协议联想在Think系列产品上仍然可以使用IBM商标一段时间。联想的做法是在明知道未来将失去IBM商标的情况下,在加大产品创新、供应链整合、渠道拓展等工作的同时,逐步推进用Lenovo商标替代IBM商标,在过渡期结束之前就已经放弃IBM商标,用自己的信心和市场表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如果联想持续依赖IBM品牌,直到最后期限才放弃IBM品牌,可能会造成手忙脚乱,还不如提前实验放弃IBM后的市场表现,也还有调整的余地。

在回过头来看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的处理,他们就是在高额销售面前没有改变的勇气,只等温水变成开水,受不了了才跳起来,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如果加多宝可以在品牌如日中天之时就宣布换标,设计一个比加多宝更加符合凉茶定位的品牌名称,让品牌在可控的基础上逐步过度,总要好于不得已使用加多宝这个企业品牌。当然,商业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