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柔性及其忠诚度
(2012-10-05 09:47:04)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类文章 |
组织柔性及其忠诚度
作者:王海丰
组织柔性,是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组织柔性的高境界可能是柔性组织,但我们这里谈的组织柔性主要是指具有柔性特征的组织。
柔性特征是什么,主要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主要提倡冲破组织内部的藩篱,建立开放的组织基础。
柔性组织的组织体系并不复杂,而是在组织体系内部有很多临时性组织,由于临时组织众多,组织领导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很多组织成员都可能成为临时组织的负责人。在这种情形下,组织权力逐渐分散,使得组织面对领导需求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领导的灵活性,使得组织的决策也趋向于灵活性,不仅仅分散,而且可以形成有效决策。组织的很多节点都具有决策能力,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容易积极应对。
组织内部临时组织的出现,导致了正是组织体系被打破,形成了大量的横向沟通机会。这种沟通使得组织中的信息不会仅仅为某一部分所垄断,使得组织某一节点在面临外部问题使可以及时适应,做出反应。
组织柔性还有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组织成员要具有比较宽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具有高强度的学习意愿,同时要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传统组织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组织的凝聚力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时代,组织中的个人基本为组织所限制,知识、技能、职位的发展十分有限,被现代分工理论定义成了一颗螺丝钉。这种人员的焦虑感很高,首先是由于工作的枯燥,其次是工作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导致其工作适应能力很差。由于此种工作固化效应严重,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也很难获得提升。这就导致了组织成员的忠诚度很差,因为其想获得发展,在组织内部的机会很少,可能只有跳出组织。即使不离开组织,也会对组织的认可度降低,成为组织内部抱怨的节点,当这个节点面临外部挑战时,往往会为组织带来风险。
对于柔性组织来说,其成员的忠诚度较高。首先,其突破了原来的机械分工的办法,让个人的职责变得异常灵活,甚至可以成为一些临时组织的负责人,获得领导与决策的权利。由于分工的打破,尤其是产生很多跨职能型临时组织,个体的知识结构将逐渐丰富,获得了其他职能体系的知识,甚至于主导其他职能体系的一些临时组织与任务。
在柔性组织中,组织的权利分散,职位的等级被打破,使得组织内部的文化比较平等,组织内部的氛围比较融洽,这也有助于组织凝聚力的提高。
但柔性组织对组织建设者,或者说高层领导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有能力建设这种平等融洽的文化,同时善于授权和指导下属。这种组织也并不是所有人可以适应,尤其是那些喜欢按部就班的人才。同时,对组织成员的要求也很高,最好是知识型员工,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往往会为员工带来压力和能力恐慌。如果管理不善,这样的组织也会产生很大的混乱,造成职能不清,职责不分。
综上,在我们建设组织柔性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的管理基础,员工的行为特征,量力而行。尤其是可以把很多组织柔性的做法带入到原有组织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得其忠诚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