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武士道精神的没落与国家危机

(2012-09-20 15:39: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治类文章
中国武士道精神的没落与国家危机 

谈到日本,我们深受其武士道精神之害,可谈到日本,我们又往往把我们当做其祖先和文化源头自居。这种源头来自于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之法,不得,定居日本不归。也来自于盛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那么,日本的武士道和中国有关系吗?在春秋战国,华夏大地也是尚武民族,如春秋五霸的诞生,国家间长期的攻守争斗。同时,还诞生了侠士阶层,如专诸、荆轲等。梁启超认为中国的侠士也即中国的武士道,是中国尚武精神的象征。我们看到,中国尚武的春秋战国时期从不见蛮夷攻入中原,虽有骚扰,却非大患,反而是秦军可以直入南蛮之地,打下了日后统治长江以南的根基。

而随着国家大一统的出现,中国开始压制尚武精神的发展,反而更加重视文治。在朝代更替过程中,新的朝代往往以武功立国,不但打下国家,甚至有些还可以开疆拓土,如唐太宗。但立国之后,通知这反而惧怕武功,忠勇的武将要么被杀,要么被罢黜,反而更加信任文官。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逐渐衰落,直至被新的武功所推翻。如宋朝的赵匡胤皇帝本身就是军人,考军队打下天下,可是怕后人消防,开始杀戮功臣,以及杯酒释兵权,开始重文轻武,这也是宋朝持续软弱,并不断失地直至灭亡的原因。

日本之所以在民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并可以与列强争夺殖民地,其实与其武士道精神分不开。日本的武士是日本的一个底层社会阶层,但武士也是有等级的。在日本学习中国的过程中,其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搜寻到了一些符合武士道精神的楷模,如南宋的文天祥、陆秀夫等,早在日本江户时代就被称为“武士之鉴”,这些人为大义而看淡生死的精神受到武士的狂热推崇。可这种精神在中国难觅其踪,范围称为了日本国民精神的一部分。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想我共和国建立之初,那时何等的武功,对内打得蒋家王朝百万大军灰飞烟灭,对外打得联合国军抱头鼠窜。可惜,我们刀枪早已入库,良将早已被迫害的凋零殆尽,对付小小的越南也只能用惨胜而已。如今更是被众多弹丸小国欺凌的只能用“忍无可忍,不必再忍”这种话聊以自慰而已,不用猜测中国一定会忍了!

武功已失,无论多麽庞大,也只是任人宰割罢了,宋、明不都是在小国的欺凌下灭国的吗?

(Marco写于2012年6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