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州阊门阊门饭店亲情散文 |
分类: 人在旅途 |
四十年前,父亲出差福建,让我跟他一段路,到苏州玩几天。那是我第一次进苏城,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住在阊门饭店。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假山玲珑楼宇别致,我这没见过世面的苏北穷小子,看到如此精美的园林式酒店,震撼的感觉恰似刘姥姥走进大观园。
数年后,读先人留传下来的家谱传记,看到“先祖苏州人,居阊门外,由元时迁堰”一句,我这才知道,咱们家族原来是六百多年前“洪武赶迁”由苏州阊门徏迁到苏北的。从而猜想,父亲带我到苏州玩,且特意在阊门附近逗留几天,或许有“率子拜访祖先故里”的用意。
记住了苏州,尤其对阊门,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二十年前,我送儿子到苏州大学入学,也选择了下榻阊门饭店。苏州的朋友听说我住在那里,直夸档次高。他们神秘地告诉我,这里可不是一般宾馆,曾经是地委对外接待场所,当年有一位很有影响的名人,常在这里休假呢。
十年前举家移居姑苏。此时的苏城,高档酒店已不鲜见了,再加上我已经在这里安了窝,渐渐地对那个阊门饭店的念想有所淡化。2013年清明,想起去世的父亲,以及他那次带我到苏州的情形,情不自禁上网搜索阊门饭店,看到的信息却是此店停业关张,很是伤感。
我是路盲,虽在阊门饭店住过两次,但每次出门车子拉着跑,只晓得它在阊门城楼附近,究竟在哪条街哪条路,全然没有印象。去年,得知邻居老吴在阊门那边做事,我便问他可知道有个阊门饭店,他说巧了,离他上班的地方只有几百米,此店已歇业多年。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兴趣,问了具体方位和行走路线,决意寻访旧址,哪怕它已夷为平地,我也要去站上一脚。
那天,我按老吴指点,先乘车到阊门城楼旁边的西中市,再步行寻找一条小马路。走着走着,马路尽头出现一个牌坊式大门,依稀有“阊门饭店”招牌印迹。大门关着,门缝里隐约可见里面黄砂石子遍地,简直像个工地。与看门保安攀谈,他一问三不知,请求放我们进去看看,他坚决不同意。为什么?他说这里转给私人了,私人庭院不让外人入内,不需讲为什么。
阊门是苏州的一道城门,也是一个古地名,明代唐伯虎的诗画多次描述,清人曹雪芹写《红楼梦》开篇中亦提及,可见名气之大。或许借阊门之名的饭店不止一家?我疑惑着往回走。
马路边,一位白发阿婆在家门前纳凉,我上前问她,后面那个大院,是以前的阊门饭店吗?她说是的。我继续考证:“听说那里曾经住过一位了不得大名人是吧?”老人点点头:“是的啊,他经常住这里。”就是它了,但如今姓私,估计再也无缘看到当年风景了。一声叹息!
事有转机,情缘未了。前几天遇见老吴,他说发现阊门饭店汽车进出增多,或许又启用了。相约一起过去看看。次曰,坐了十几站公交,老吴熟门熟路把我领到那里。门坊、店牌焕然一新,保安不再阻拦,只告诉我们,装修还没竣工,只有后院在试营业。走进院內别有洞天,苍松翠柏湖石假山,庭院相间曲廊环绕,民国和欧式房屋典雅古朴。久违了!几十年前的情景再现。
大院最北端两幢楼门开着。一幢恒泽楼搞餐饮,另一幢是客房,富丽堂皇,气势非凡。负责餐饮的姚总接待了我们。我告诉她,四十年前、二十年前,我曾两次来此小住,印象中这里环境优美名气很大,特意寻访过来看看。她说是的呢,此地原名沈家花园,建于1936年,1964年改为政府接待场所,2007年4月被国家财政部列为“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
当年那位大名人住的是哪幢楼?姚总抬手一指,说是前面小院里那幢别墅。会对外开放吗?她说也许能让人参观,但住人不可能,三十年代的民国建筑、特殊人物住过的地方,已列为文物保护行列,就不是酒店可擅自动用的了。她还告知,另有两个小院,五一节前对外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