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妇女遭拐卖悲剧当喜剧演不可取

(2015-08-02 08:23:57)
标签:

时评

郜艳敏

拐卖妇女儿童

最美乡村教师

家庭

分类: 灯下漫笔

                  把妇女遭拐卖悲剧当喜剧演不可取

    河南女子郜艳敏十八岁时被两个人贩子拐卖,多经转手,惨遭强奸,最终被交易到河北省曲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嫁”给了大自己六岁的不识字羊倌。历经哭闹、逃跑、被打、自杀等磨难,最终她还是没能离开那里。郜艳敏被拐卖已经过去二十一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结局竟然是皆大欢喜。

    郜艳敏成了名人。她从最初的哭闹、逃跑、被打、自杀反抗,变成了一名沉在当地教学的乡村教师。2006年被有关部门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翌年被作为当地“正能量”最佳素材写成剧本开机拍片,2009年以其为原型、由河北电影制片厂投拍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正式公映。几经宣传炒作,郜艳敏这个受害者最终演变成奉献者,成了“被拐来的天使”,最近又成为全国闻名的 “最美乡村教师”。

    一曲“郜事”曲阳扬名。郜艳敏并不是一个遭囚禁无人知晓的被拐卖妇女,即使从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至少在十年前她就已经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后更是获得感动河北人物,官方不可能不清楚其身世。但直到现在一直未见当地如何查处当年郜艳敏被拐卖的信息报道,倒是宣传郜艳敏大爱无疆工作做得很有声色,人们通过读新闻看电影,了解到她的原藉和被拐卖的最终地点,从而也知道了大山深处有个曲阳县。

    人贩买主成了保护对象。郜艳敏三次逃跑两次自杀,每次逃跑,都被严加看管自己的“丈夫”抓回,每次自杀都被救活。可以说,在被拐卖的前期,她是一种求死不能、求活无路的生存状态。当二十一年后媒体再次把她柀拐卖事件爆光后,郜艳敏又一次以德报怨,写下意在护夫的“我想平静生活”、“不希望家人受到伤害”字据交宣传部门,由此估计,有了这道“挺身护夫”护身符,她的“丈夫”平安无事。

    罪恶的人贩子逍遥法外。对郜艳敏实施犯罪的那些人,应该涉及到“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和“非法拘禁罪”等三个罪名。根据刑法,拐卖妇女罪可判死刑,但法律规定追诉期二十年,而郜艳敏被拐卖已过去二十一年。也就是说,即使现在把那两个人贩子挖出来,他们也不用担心吃官司坐班房。

    面对皆大欢喜的喜剧性结局,料想受益的当事人在抿嘴偷着乐。但我觉得,还是值得拷问几个问题:受害人郜艳敏这种不懂依法抗争只会逆来顺受接受现实的麻木表现,算不算值得我们这个社会称道的正能量,是否应该树立为“感动河北”的道德典范?曲阳县以及那些宣传郜事的上级“有关部门”,明知郜艳敏被拐卖不去解救和追究,却把身遭厄运的忍耐者拔高成奉献者为地方形象装脸面,该不该反思?那两个人贩子躲过了二十年,是不是就应该把他们的罪恶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是谁给他们营造了逃避法律惩处的时间和空间该不该查一查?那个助纣为虐的买主羊倌,是不是因为买来的“妻子”一贴恳情处方就可以没事大吉了?

     把妇女遭拐卖的悲剧演变成喜剧颇含滑稽,如果将所谓“以德报怨”行为奉为楷模,而对作恶者不查不处,那是个什么样的舆论导向?今后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还怎么进行?

 

             本文被选用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2015.8.4)   选稿老师:月照松林把妇女遭拐卖悲剧当喜剧演不可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捣糨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