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楼市人物 |
飞在云端的“澳洲梦”
在去往北京的飞机上,看完了金凯平的《澳洲梦》。
窗外,是平流层的蓝色,还有一抹夕阳,射在云层间。我马上拿了相机拍下。很美。
看到《澳洲梦》的尾声,直至到书的末尾,写着一些媒体对金凯平和他的澳中集团的评价。心,涌动。商业的忙碌,生计的窘况让我很难静心读完一本书。《澳洲梦》却开了这个先河。第一可能因为此书出于友人之手,第二,那厚厚的纸页好像一个沉稳、绅士的中年男子。他细腻、宽容,又有着孩子般的倔犟与顽皮。我跟他攀谈,过程中,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吸引着我……
于是,我马上就想写下些的感触,无奈笔记本的电池只能支持20多分钟,不知道能否写完我此时的心情。
书中的文字是汉字,但笔者的撰写似乎又有着西方作家的形象与逼真。我随着主人公逃避移民局的警笛而惊慌,随着他与犹太人博弈而意气,随着他买下“霍克”大楼而开怀……
突然脑子里闪现了关于这部书的一个电视连续剧,影像是黑白色——主人公带着那精致而又方正的小皮箱,穿着不搭调的西装,坐在纸盒拼接起来的“床”上……
而后图像又是彩色——他开了诊所,买了房子,扩张了事业。欢呼、喝彩接踵而来。
最后回到现实,主人公从电视剧里走到了我的身边——出入酒店门口的只是一个衣着整齐的中年男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男性,喜欢散步,喜欢交友,喜欢不张扬。
机舱外的天空,渐渐地暗了,继而成为黑色,隐约地,看到地上的点点星火,像尾翼带着亮光的虫子。
忍不住还是把书重新翻起,一张照片,是金凯平坐在Elwood海边。我能听到那波澜的汹涌,听到他心中的踌躇。下面搭配的文字说,这张照片是他在建立了自己的澳中帝国之后,又回到了当年他在澳洲的第一个落脚点时候的情境。于是,我想起了书籍开篇时候的文字:……可我的全部资本只有1000澳元外加两箱书。我不知道这1000澳元能维持几天……我呆呆地站在海边的礁石上,心中很乱。……
很早,便亲耳听说许许多多人都成为了《澳洲梦》的忠实读者,有政府官员、普通学生、媒体友人,等等,等等。不过他们有个共同,对于《澳洲梦》都是反复读了几次,而后回味很久……
双手合十,祝愿《澳洲梦》的笔者和那些喜欢读书的人们,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