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商业评论 |
谈“万通感恩日”
昨天在MSN上看到于凌罡,他问我MSN名字边上的话“ 3月10日,万通感恩日”是什么意思。我稍微解释了一下:每年3月10日,都是万通集团的感恩日,已经延续了7年。每年的感恩日,万通都会把股东、客户、员工、官员四方的人找来,股东可以查帐、客户可以投诉、员工可以提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提意见。因为以前对冯仑和万通关注了很多,所以大概知道了一些设立感恩日的初衷:是为了鞭策与自省——作为公司的领头人,不应该把公司当作个人的,必须对股东、政府、员工、客户负责。记得还看到相关报道,说是去年的感恩日重点是员工。而前几天在焦点房地产网上看到,今年的万通感恩日,万通要寻找“失散股东”。
这行动源于14年前创业时的一场资金的招募——92年创业开始的时候,万通定向募集了八亿元资金,有内部职工股、外部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内部职工有230人是股东,即便离职,也尚且能找到。而法人和个人股加起来是1100人,大量都是在1992、1993年定向募集时候形成的、在北京以外地区的自然人股和小的法人股,地区集中在海南和东北,现在找不着的最多的是小的法人股,共60多家,资金分别达5万、10万,最多的50万,总共500万元。万通今年将重点把这些失散多年的“救命人”找到。
10号中午,给冯仑发了信息:“记得今天是万通感恩日,祝福你和万通。”他马上回了信息:“多谢!”
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与冯仑的异地之约。他之所以成功,是源于一种平和。我在写他的文章里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他平和,像一棵苍天树,茂密的枝叶笼罩着。闭上眼睛,背靠在树干上,深呼吸,一种宁静与深远……”
现代人生活在物质与欲望的社会里,大多都在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奔波。于是,越来越多的“快餐式”出现:快餐式的交往、快餐式的目的、快餐式的情感、快餐式的做爱……浓重的趋利性过于外露——这个人对我有利,对我有用,我就去接近,表现得亲如一家,生死与共;一旦觉得没有用处了,便冷若冰霜,疏而远之。
很多人,有钱买了车子和房子,有时间和官员客户应酬,但没有了精力与心思和周围的人用心去交流。
记得有句俗话:无心插柳,柳成荫。周遭,是以金属元素、电子设备为主。人们如果抱着特有的目的去交往与做事,或者这种目的过于外露,虽然会完成一定的眼前指标,但似乎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味道——缺失了长远的利益。而那种“长远”,比“眼前”,分量自然重很多。回过头来看看,万通之所以成为地产的航母,冯仑之所以成了中国地产的领军人物,其中的原因,我想已经不言而喻。
想想万通的感恩日,想想十几年前那些无私地参与万通集资的无名者,想想冯仑的平和——多一颗平常心和一些淳朴的人情味道,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