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湿除湿的中药

(2009-05-14 10:23:54)
标签:

湿法

湿热病

霍香正气丸

甘露消毒丹

杂谈

分类: 中医中药

 

 

     中医治湿之道主要有三点:A、芳香化湿,B、苦寒燥湿,C、淡渗利湿。然须注意这三者之中各有侧重。芳香化湿法较为燥热,擅长于解除阴雨绵绵、气候寒冷时的寒湿症;苦寒燥湿法偏于寒凉,适宜于治疗高温潮湿、闷热不爽时的湿热病;而淡渗利湿之剂药性温柔平和,只要见湿无论虚实寒热皆可应用。
     
     采用芳香化湿法,既可取桂枝、霍香、佩兰、苍术、茴香、花椒、苏叶、姜等药物行气除湿,也可将玫瑰花、佛手花、厚朴花、荷花、豆蔻花、三七花等花卉加水浸泡温通血脉。有条件者还可以熏衣草、乳香、没药、檀香、黑胡椒、香橙、迷迭香等植物精油香熏、沐浴、按摩。总之,不论药、花、油,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气味芳香浓烈,善于行走流通,能促进体内淋巴和血液循环,加速水液等代谢产物的排泄和防止湿邪内侵致病。
     
   湿邪性质虽是阴冷,但梅雨期间正处于初夏时节,而夏又是火热旺盛之季,故梅雨之湿常不同于平日之湿,多见湿热相交夹杂之证。此时当以苦寒燥湿法治之。因为苦能燥湿、寒可清热,特别是对各种食物中毒、胃肠感染,以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秦皮熬汤内服,清热燥湿,化浊辟毒最为适宜。而对手足癣症、霉菌性皮肤病、霉菌性阴道炎等,则可将苦参、白癣皮、蛇床子等煎汁外洗治疗。
  
   中医认为:“水湿相通,湿者水也”,因而梅雨期间须食用清淡低盐之品,在预防水钠储留的同时,尚可以淡渗利湿药物,如茯苓、冬瓜皮、赤小豆、米仁、玉米须、葫芦壳等,通利水道、增加尿液的排泄量,让水湿经膀胱、下焦倾泄而出。特别是下肢水肿、下焦湿热、女性白带异常等病证,若能将淡渗利湿法与其他治疗方法合并使用,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梅雨期间“防湿除湿”推荐中成药:
  
寒湿——霍香正气片、霍香正气水、霍香正气丸
  
湿热——甘露消毒丹、香连丸、八正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覆盆子
后一篇:祛湿食疗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