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顿饭,破三戒

(2007-03-22 15:30:38)
分类: 食色生香

                  一顿饭,破三戒
                  泉鹏
     每每读古人关于饮食方面的文字,总是惊叹于他们对一粥一饭都无比讲究精致的态度,敬佩他们将日常吃喝都纳入学问和艺术范畴的钻研精神。手边有一本清代著名文学家、美食家和烹饪家袁枚的《随园食单》,读到“戒单”一节,对照上周吃过的一顿饭,竟一举破了三戒,待我细细说来。
     在戒单的前言里有这样的话: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戒律包括:戒外加油,戒同锅熟,戒耳餐,戒目食、戒穿凿、戒停顿、戒暴殄、戒纵酒、戒火锅、戒强让、戒走油、戒落套、戒混浊、戒苟且等。
    我要说的那顿饭是为一位朋友操办的生日晚宴。在决定去那里的时候,就犯了  “戒耳餐”一条。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追求和贪图酒店的名气,以此夸耀敬客,这里的菜往往是听上去好听,吃起来并不可口的。那是一家带“湘”字的店,听宣传说有“高端”感觉,可是连最有代表性的剁椒鱼头也毫无特色,竟不如川菜小馆做的好吃。看来要选对的,还是要相信口碑,相信嘴巴,千万不能相信耳朵呀。
       点菜后,犯了“戒目食”一条。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
        那天的客人共十四位,服务生说至少要点十八道菜,还有主食、点心若干。望着那摆满一桌子的菜肴,朋友用了一句逛百货商店的词儿:真是琳琅满目啊。可现在问那天都吃了什么,我满心茫然,除了那道没滋味的剁椒鱼头之外,都忘得一干二净,大家也多有同感。过生日的朋友“散席还家”后的第一件事竟和袁枚惊人地相似,袁枚是亲自“煮粥充饥”,朋友因不胜酒力,让老公迅速煮一碗粥来安慰空虚的肚子。
    至今想起那顿华而不实的饭仍悔恨不已,联想到曾有一次吃过用半米长直径的盘子装的鱼头泡饼,相比之下,这一桌,都不如那一盘。
           席间,又犯了“戒纵酒”一条。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那天的生日会聘请了一位资深策划,他总有出其不意的方法让大家喝得尽兴,这次用的是掷色子,那色子似乎带着一些天意和灵气,几乎无人能逃。喝到后来,只能品出喝进嘴里的这一口是白的,红的还是啤的,别的味道都很难分辨了。袁枚的主意是尝菜时专门尝菜,喝酒时专门喝酒,井水不犯河水,既品到了菜的真味不辜负厨师的手艺,又可以在心里有底不伤胃的情况下“逞酒之能”,这样才算两全其美。从宿醉中醒来的朋友声明从此戒酒,大家都不答应,说绝不能因醉废酒。下次可以按照袁枚的办法,先找个地方一饱口福,然后再换个地方一醉方休。
    《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袁枚在“须知单”的前言里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我想,经常对照经典,总结经验教训,渐渐应该“能知味”吧。

    大连日报3月24日《家庭杂志》饮食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