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之间的交集
2025-02-23 15:49:22
标签: 电影观后感
——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观后感
本周一晚间,央视6套电影频道“艺术影院”栏目播放了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剧情片,主要演绎了父与子之间生活交集,既有孩子成长过程的演绎,也有父亲对生活和工作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影片交代了曾一度风靡全球的儿童玩具“小熊维尼”的来历。
二战时期,英国某地乡下,在一座已显陈旧的住宅外,一对中年夫妇各自正在忙碌。此时,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女邮递员赶来,她特地避开妻子,将一封函告交到了丈夫手里。似乎已有预感,他用颤抖的手拆开函告,读罢后带着阴郁的面容离开住宅向附近的森林走去,随后扔出了他曾经和儿子一起玩耍的那颗棒球……影片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丈夫米尔恩是一位剧作家,一战时应征入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要终止这种对无辜老百姓伤害的残酷行为,同时,他也患上了战争恐惧症。回到和平环境,只要突遇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他都会十分难受,难以自拔。妻子达芙妮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她甚至不打算生孩子,生怕下一代也会踏上战场,与自己做生离死别。然而,他们的孩子比利·穆恩还是来到了人间,遭遇生育痛苦的达芙妮一开始对比利·穆恩没有施以母爱,直到这个吸收了父母优点,漂亮活泼的孩子长大后,才给予了母亲的关爱,为他添置了一些毛绒玩具,并和他做游戏。对于婴儿,米尔恩一开始也有点不知所措,加之他陷入到写作的“瓶颈”期,常常冥思苦想,故无法细致地关照比利·穆恩。于是,夫妇俩特地为孩子寻到一位保姆奥莱莉照料比利·穆恩。奥莱莉是一位安静并富有责任心的姑娘,她尽心地履行抚养职责,长期厮守也让小比利·穆恩对她产生了依赖。
见米尔恩写作困难,达芙妮建议全家离开伦敦去到一个比较宁静、安逸的乡下,以便能让米尔恩安心写作。来到乡下后,米尔恩仍未动笔,这让达芙妮有些不满,于是她借口“回城里选购墙布”而离开了父子,而奥莱莉因为需要照料病重的母亲,也告假一段时间离开。于是便有了父子两人单独生活的一段日子,接触变得密切起来。观察到儿子的一些日常表现细节,米尔恩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他开始撰写名为《小熊维尼》的儿童文学系列作品,以自己儿子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为素材,十分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孩子(书里的名字为克里斯托弗·罗宾)眼中的世界。特别是他还请来自己的挚友——插画家维克多,以比利·穆恩心爱的玩具小熊和动物园里的一头母熊为模特,创作出了可爱的“小熊维尼”形象,使得这一系列小说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
《小熊维尼》发表后引起轰动,也给比利·穆恩的生活带来一些烦恼,因为读者常常把他就当作是克里斯托弗·罗宾,这让他很是不舒服,这种不舒服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以至于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此后读小学、上中学,比利·穆恩始终未能走出克里斯托弗·罗宾的窠臼,生活有些不如意。二战发生后,比利·穆恩似乎找到了摆脱克里斯托弗·罗宾这一创作形象的羁绊,他坚决要求父亲送自己参军上前线……于是便有了影片开始的一幕。然而在影片结尾却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情形: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身戎装的比利·穆恩出现在父母面前,原来他受伤后得以死里逃生,终于和亲人团聚,他还前去探望了已婚的奥莱莉,感谢她曾经的细心呵护。米尔恩最终也完成了反映自己终止战争心愿的作品——《和平使命》。
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于2017年9月29日在英国首映。当年在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上获最佳女配角提名,在第40届米尔谷电影获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金奖(世界电影单元)。
——写于2025年1月10日
父与子之间的交集
——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观后感
本周一晚间,央视6套电影频道“艺术影院”栏目播放了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剧情片,主要演绎了父与子之间生活交集,既有孩子成长过程的演绎,也有父亲对生活和工作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影片交代了曾一度风靡全球的儿童玩具“小熊维尼”的来历。
二战时期,英国某地乡下,在一座已显陈旧的住宅外,一对中年夫妇各自正在忙碌。此时,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女邮递员赶来,她特地避开妻子,将一封函告交到了丈夫手里。似乎已有预感,他用颤抖的手拆开函告,读罢后带着阴郁的面容离开住宅向附近的森林走去,随后扔出了他曾经和儿子一起玩耍的那颗棒球……影片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丈夫米尔恩是一位剧作家,一战时应征入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要终止这种对无辜老百姓伤害的残酷行为,同时,他也患上了战争恐惧症。回到和平环境,只要突遇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他都会十分难受,难以自拔。妻子达芙妮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她甚至不打算生孩子,生怕下一代也会踏上战场,与自己做生离死别。然而,他们的孩子比利·穆恩还是来到了人间,遭遇生育痛苦的达芙妮一开始对比利·穆恩没有施以母爱,直到这个吸收了父母优点,漂亮活泼的孩子长大后,才给予了母亲的关爱,为他添置了一些毛绒玩具,并和他做游戏。对于婴儿,米尔恩一开始也有点不知所措,加之他陷入到写作的“瓶颈”期,常常冥思苦想,故无法细致地关照比利·穆恩。于是,夫妇俩特地为孩子寻到一位保姆奥莱莉照料比利·穆恩。奥莱莉是一位安静并富有责任心的姑娘,她尽心地履行抚养职责,长期厮守也让小比利·穆恩对她产生了依赖。
见米尔恩写作困难,达芙妮建议全家离开伦敦去到一个比较宁静、安逸的乡下,以便能让米尔恩安心写作。来到乡下后,米尔恩仍未动笔,这让达芙妮有些不满,于是她借口“回城里选购墙布”而离开了父子,而奥莱莉因为需要照料病重的母亲,也告假一段时间离开。于是便有了父子两人单独生活的一段日子,接触变得密切起来。观察到儿子的一些日常表现细节,米尔恩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他开始撰写名为《小熊维尼》的儿童文学系列作品,以自己儿子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为素材,十分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孩子(书里的名字为克里斯托弗·罗宾)眼中的世界。特别是他还请来自己的挚友——插画家维克多,以比利·穆恩心爱的玩具小熊和动物园里的一头母熊为模特,创作出了可爱的“小熊维尼”形象,使得这一系列小说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
《小熊维尼》发表后引起轰动,也给比利·穆恩的生活带来一些烦恼,因为读者常常把他就当作是克里斯托弗·罗宾,这让他很是不舒服,这种不舒服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以至于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此后读小学、上中学,比利·穆恩始终未能走出克里斯托弗·罗宾的窠臼,生活有些不如意。二战发生后,比利·穆恩似乎找到了摆脱克里斯托弗·罗宾这一创作形象的羁绊,他坚决要求父亲送自己参军上前线……于是便有了影片开始的一幕。然而在影片结尾却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情形: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身戎装的比利·穆恩出现在父母面前,原来他受伤后得以死里逃生,终于和亲人团聚,他还前去探望了已婚的奥莱莉,感谢她曾经的细心呵护。米尔恩最终也完成了反映自己终止战争心愿的作品——《和平使命》。
美国影片《再见,克里斯托弗·罗宾》于2017年9月29日在英国首映。当年在第20届英国独立电影奖上获最佳女配角提名,在第40届米尔谷电影获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金奖(世界电影单元)。
——写于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