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原来也“时尚”

2025-03-01 17:17:33
标签: 文化

今年一月十八日下午,经预约去到上海图书馆海海中路馆一楼研修室,聆听了一场有关昆曲的专题文化讲座,对昆曲艺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感到受益匪浅。此次讲座名为“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主讲人是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吴双,已步入中年的他擅长的是“净”这一戏剧行当角色的扮演,曾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配角奖和戏剧表演主角奖。在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吴双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昆曲、昆剧的历史渊源,地位及当今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表演风格、曲调特色和规式,而且他或是清唱,或是由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奏员、作曲朱铭老师操琴伴奏,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越调·天净沙”、苏轼的“水调歌头”、《牡丹亭》的“排歌”、北曲“桂枝香”等著名昆曲曲目,令人大饱耳福,生动地体验到昆曲、昆剧所带来的特殊戏曲魅力。

参加本次专题文化讲座,对昆曲、昆剧这一“百戏之祖”有了进一步了解。从它诞生的历史看,昆曲原来也很时尚。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明朝年间的江苏昆山地区,原名为“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只流行于苏州一带。到了明万历年间,昆曲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了北京。由于昆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创立了昆曲新的声腔——水磨调,因此使得昆曲在当时大受欢迎。加之昆曲以当时流行的传奇文学为蓝本,创作出了一些情节丰富跌宕的演出剧本,如《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得到了爱好者的追捧。唱昆曲演昆剧观昆剧一时成为最时髦的文化生活现象,当时在一些剧目的大型演出中,曾出现了“万余人齐声附和和喝彩”的盛况,就如同现在的一些明星演唱会那样。昆曲的另一个特点是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当时不分年龄、职业、阶层,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昆曲清唱当中去,这也是昆曲后来风靡各地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拍摄放映的昆剧电影《十五贯》,让更多的人知晓和喜欢上了它。20015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昆剧(英文名Kunqu Opera,有昆曲歌剧之意)为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给予了它至高的文化地位。当今的昆曲昆剧已经成为一种富有传统特色的“高雅”文化的代表,了解它、欣赏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出发,在本讲座中还发现了现代社会“规范穿衣打扮”提法的源头所在。吴双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昆曲服装基理”,可能是最早、最细致的“职业着装”的规范要求。昆曲服饰是以明代服装为基础,按照表演艺术和形制要求形成的舞台穿着服装,要求做到男女分款、文武分类,以身份分形(款),以级别分色。还必须考虑居家、在外、劳作、礼仪等舞台表演环境因素后分样(式)。这些规则除了适用于舞台表演之外,即使在今天穿衣讲究流行时尚、突出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提高人们日常穿着水平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完成于202512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