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内心的柔软

标签:
水浒风之子 |
分类: 《水泼梁山》 |
别看武松人高马大身强力壮,其实内心柔软。
他父母双亡,靠一个丑陋懦弱的哥哥抚养长大,内心是渴望爱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从小到大,哥哥是唯一爱他的人。
所以,一旦官司了结,武松才会千万里毫不犹疑的去找哥哥。
其实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以他的本事,一个人行走,何其潇洒。可是他不,他义无反顾的奔向家乡,奔向哥哥,奔向他内心那块最柔软的角落。
兄弟相见,武大第一句话就是:
“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看觑我则个?”
这是有多少哀怨?这是这世界武大敢以如此直接的方式说话的唯一一人。
武松呢:
武都头回转身来,看见那人,扑翻身便拜。
长兄如父。
武大的抱怨,更像一个父亲在抱怨不听话的儿子:
“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我又怨你,又想你。”
而武松,则很享受这样的时刻:
武松道:“哥哥如何是怨我,想我?”
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
这样的抱怨,武松爱听,就好比父母的唠叨,包含多少爱意和不舍。
这是悲惨世界里两个相依为命的兄弟。
但武松又是极其精明之人,常年混迹江湖,能悟透人性,看穿人心。
以哥哥这样条件,娶到潘金莲这样的女子,但愿是哥哥的福气。
所以,从来维护哥哥的武松,在面对潘金莲,面对潘金莲违背妇道对武大指手画脚喝来吆去时,他是装傻的,也是毕恭毕敬的:
武松道:“嫂嫂请坐。”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那妇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武松道:“嫂嫂受礼。”
又谓:
正在楼上说话未了,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上楼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地,却教我撇了下来。”武松道:“嫂嫂请自便。”那妇人道:“何不去叫间壁王干娘安排便了?只是这般不见便!”
即使,当潘金莲勾引于他,两人翻脸,武松仍一言不发,宁愿背着勾引嫂子的恶名。
他宁愿自己受屈,也要竭力为哥哥维持一个完整的家:
武松道:“哥哥不要问,说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
而武大听了金莲谗言,也说:
“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从来老实。”
武松爱哥哥,有一个前提,就是哥哥信弟弟。这才是兄弟情。
武松外出公干,放心不下哥哥:
酒至五巡,武松讨付劝杯,叫士兵筛了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大哥依我时,满饮此杯。”武大接了酒道:“我兄弟见得是,我都依你说。”吃过了一杯酒。
武松再筛第二杯酒,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其实,武松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等兄弟临别,武大洒泪:
武松拜辞哥哥,武大道:“兄弟去了!早早回来,和你相见。”口里说,不觉眼中堕泪。武松见武大眼中垂泪,便说道:“哥哥便不做得买卖也罢,只在家里坐地。盘缠兄弟自送将来。”武大送武松下楼来,临出门,武松又道:“大哥,我的言语,休要忘了。”
这是人世间一对患难兄弟,自小相依为命,长大难舍难分。武松是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人,这是打虎英雄内心最为隐秘最为柔软的地方。
武松哪里知道,这一别,竟成永别。
一旦失去唯一的亲人,武松对这个世界便再无羁绊。那些害他哥哥的,要害他的,只有四个字,血债血偿!
风之子的书: